福建消费网-福建新消费讯 三明局三项措施落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放管服改革政策。一是领会政策,把握精神。近年来,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国务院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行“压减目录、简化程序”改革政策,工许产品品种已由前几年的60类产品压减到目前的10类产品,对建筑用钢筋、水泥、广播电视传输设备、人民币鉴别仪、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危险化学品等6类产品实行一般程序审批,对电线电缆、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等2类产品实行先证后核审批,对化肥、食品相关产品等2类产品实行告知承诺审批。组织各县(市、区)局认真学习政策精神,积极向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宣传和解读取消发证检验、先证后核、告知承诺等生产许可证改革举措; 二是认真梳理,摸清底数。截至目前,我市辖区内共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生产企业92家,包括危险化学品29家,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等相关产品34家,水泥16家,化肥6家,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4家,建筑用钢筋2家,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1家; 三是明确重点,强化监管。组织各县(市、区)局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分类监管等方式加大对工许获证生产企业的证后监管,重点检查企业取证后是否有变化,是否持续保持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督促企业持续保持生产许可发证条件,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巡查140余人次,巡查企业60余家,对发现的问题均提出整改要求,限期完成,并按要求进行了回访。对实行告知承诺方式取证、许可范围变更的企业,组织县级市场监管局在取证一个月内实行全覆盖例行检查,今年以来已配合省局完成完成对4生产企业的取证、换证现场评审,完成对通过告知承诺方式获证的3家食品相关企业开展例行检查,例行检查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