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福建新消费讯 8月27日,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第33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本期公告的监督抽检信息涉及27大类食品592批次,包括:粮食加工品、食用油(含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餐饮食品(含餐饮具)、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合格581批次,不合格11批次。 餐饮具不合格8批次 (一)福州市长乐区斯牧柠自助牛排店的碟(消毒日期为2021年6月22日),大肠菌群不合格; (二)福清市音西京运火锅店的小碗、大碗、碟(消毒日期为2021年6月24日),大肠菌群不合格; (三)安溪县参内牛二餐饮店的大碗(消毒日期为2021年6月24日),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合格; (四)福鼎市阿毛海鲜大排档的圆盘(消毒日期为2021年6月24日),大肠菌群不合格; (五)三明市梅列区辣尚瘾烤鱼店的毛血旺碗、口水鸡碗(消毒日期为2021年6月24日),大肠菌群不合格; 茶叶及相关制品不合格1批次 标称福鼎市鼎乾生态茶叶有限公司2021年4月30日生产的白牡丹紧压茶,灭多威不合格。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不合格1批次 莆田市凤凰百货有限公司荔城新光店销售的打手瓜子(购进日期为2021年5月20日),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合格。 食用农产品不合格1批次 龙岩新华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永定店销售的生姜(购进日期为2021年5月6日),铅(以Pb计)不合格。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停止销售、下架、召回等法定义务,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特别提醒消费者,如购买或在市场上发现公告所列的不合格产品,请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进行投诉举报。 抽检不合格项目的风险提示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 )中规定,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的原因可能是餐具清洗、灭菌不彻底,或存放过程中污染等。 农药残留 灭多威 灭多威是一种广谱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挥发性强,吸入毒性高等特性,主要用于防治二化螟、飞虱类、斜纹夜蛾等类害虫。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灭多威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灭多威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规定,茶叶中灭多威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2mg/kg。茶叶中灭多威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茶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质量指标问题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 过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熟制葵花籽中过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为0.80g/100g。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油脂酸败;也可能是原料储存不当,导致脂肪过度氧化,使得终产品过氧化值超标。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 重金属污染铅(以Pb计) 铅是一种能够在生物体内蓄积且排除缓慢的重金属污染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规定,新鲜蔬菜(芸薹类蔬菜、叶菜蔬菜、豆类蔬菜、薯类除外)中铅的最大限量值为0.1 mg/kg。新鲜蔬菜中铅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蔬菜种植过程中对环境中铅元素的富集。铅可以在人体内积累,长期摄入铅超标食品,会严重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的化学物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中规定,消毒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得检出。消毒餐(饮)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原因,可能是用于清洗餐具的洗涤剂不符合标准;也可能是洗涤剂或消毒剂未彻底冲洗干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