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以来,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散发新冠肺炎疫情。春节临近,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复杂。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依法科学开展餐饮业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充分发挥餐饮业在保障民生、增加就业、拉动消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科学精准,强化群防群控,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确保群众度过健康平安的节日。 群防群控,重在落实主体责任! 餐饮服务提供者要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健全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应常备口罩、洗手液、消毒剂和测温仪等防控物资。 做什么?怎样做? 一、严格年夜饭酒席等聚集性就餐管控 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须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就餐人员落实扫码追溯、现场测温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后进入就餐场所,控制每桌就餐人数和餐位距离。做好餐厅的通风消毒工作,并及时对门把手、电梯按钮、卫生间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加强消毒。 二、落实从业人员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❶落实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核酸抽检、疫苗接种有关规定要求。 ❷员工持有效健康证上岗。 ❸每日上岗前开展员工健康晨检,发现发热、干咳、打喷嚏等症状的,一律禁止上岗并立即按照规定报告,做好个人防护和隔离,就近送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❹落实《福建省食品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食品从业人员操作时全程佩戴口罩。 三、落实场所、设施、物品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❶每日营业前对营业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彻底清洗,做好就餐区及其它公共区域清洁消毒,保持用餐场所通风。 ❷做好收银台、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必要时,在就餐区、收银台等处配置免洗手消毒液。 ❸做好餐(饮)具清洗消毒。规范餐(饮)具清洗消毒作业,热力消毒柜要保持正常使用,洗碗机应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有关技术要求操作。 ❹严格进口冷链食品管控。严格落实食品采购索票索证与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口冷链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纳入食品安全“一品一码”信息追溯管理。不得采购“四证”(追溯凭证、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消毒证明)不齐全的进口海鲜及畜禽产品等进口冷链食品。 ❺做好外送餐食防护。外送的餐食宜采用密封方式盛放,提倡每份餐食使用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的封签,或选用一次性使用、不可复原材料封闭外包装,防止运送过程中污染餐食。餐饮外卖服务应按照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疫情健康防护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 ❻加强垃圾分类管理。餐余垃圾按规定及时收集并清运。拆卸的进口冷链食品纸箱等包装物垃圾要按照医疗废弃物要求处置。废弃口罩应设置专门垃圾桶,每天对垃圾存放设施进行清洁消毒。 四、落实顾客服务方面疫情防控措施 中高风险地区运营的餐饮单位(或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进入预警状态时)应落实进店人员“验码、测温、不聚集(1米线)、戴口罩”等公共场所疫情管控措施,通过扫码进店方式建立进店人员可追溯信息记录。按照有关要求控制就餐人数、拉开座位间距、确保间距1米以上。每个包间限开1桌,就餐座位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员聚集。提倡建立顾客预约制度,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避免人员聚集。提倡就餐人员在用餐前后戴好口罩。提倡非接触式点餐、结账。每餐次顾客离开后,须对包间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处理。 五、倡导文明健康餐桌文化 ❶对合餐的顾客,做到主动提供“公勺公筷”,“公勺公筷”采用不同颜色、材质或标识等醒目方式进行区分。 ❷经营场所醒目位置设置“适量点餐,反对浪费”提示。 ❸张贴“光盘行动”“禁止制售野生动物食品”等宣传海报。 ❹ 倡导使用可降解一次性餐具、塑料袋。 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加强自我防护,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室外场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应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