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打开手机,各种APP应有尽有,购物类的、影视类的、音乐类的、生活服务类的、金融类的……真所谓是五花八门!这些APP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你是否也感觉到这其中的一些猫腻或困扰呢?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01、修订协议无需通知消费者? 【某购物网站会员协议】本网站有权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及业务需要酌情修订条款和发布或修订各种规则,不需要征得您的同意,并以网站公告的形式进行公示,不再单独通知您。 消费提示:合同的签订是双方意愿的体现,任何一方不得任意变更合同内容。网络平台在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不侵犯消费者权利的前提下可以修改协议和规则,但消费者有权利了解网络平台对哪些条款进行了修改。若网络平台未告知消费者修改的条款和规则,未征得消费者的同意,又未以明确方式向消费者予以说明的,就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02、个人信息使用谁说了算? 【某手机APP使用须知】本站可能会与第三方合作,因此本站有权将用户的注册资料等提供给该第三方。 消费提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了使用用户或消费者信息需经被收集者同意。用户在APP平台填写的个人信息理应受到保护,未经用户同意任何人无权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公布给他人或者用作他用。 03、网络瘫痪、服务中断能免责? 【某网络平台服务协议】本网站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均不做担保。 消费提示:网站提供的服务是以协议的形式与用户确立的。网站为了业务发展单方面随意修改或者中断服务,属于单方面变更合同内容,会对用户的权益造成较大侵害,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该条款声称网站修改或中断服务不需要承担责任,是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的行为。 04、用户发布信息平台不担责? 【某网站声明】本网站的会员或他们的信息以及评论均由会员自行提供,会员依法应对其提供的任何信息承担全部责任。本网站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消费提示: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网络经营平台应当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和审查。如果发现用户发布的信息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网络经营平台必须采取停止传输、删除信息、向国家机关报告等措施,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 以上案例均反映出一个现象:消费不公。这种不公是由于消费者与经营者双方地位不平等、信息部队称导致的,从而导致消费者话语权的缺失。 但是公平是实现消费者法定权益的价值基础,是守护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参与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有了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消费者才能安心消费、放心消费,消费市场才能更稳固向前发展。 我们所说的消费公平,不仅包括消费者在公共消费中实现基本的权益均等,还包括在个人消费中按照消费者的意愿进行消费的权利。在《消法》中,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包括质量、价格、计量方面的公平以及拒绝强制交易的权利。 所以,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 1.要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包括认真阅读合同条款、掌握基本法律常识等等,最起码我们要知道什么情况属于消费不公,如果在实际生活中碰到了,要学会辨别。 2.要敢于跟消费不公的现象说“不”,作为消费者,我们拥有拒绝的权利,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跟风,更不能认为大家都不认为是错的,那就一定是对的。 3.要留存证据、及时维权,维权的手段有很多种,投诉、举报、民事诉讼、人民调解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提供真凭实据,所以保留证据就显得十分重要。(彭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