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召开了202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视频会,会上通报表扬基层优秀监测机构,福建省两家上榜,厦门市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位列一席。 近年来,厦门市食药审评中心高度重视药械化安全监测工作,持续推进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评价能力建设,在受新冠疫情冲击、各大医院患者数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攻坚克难、勇担重担,在监测业务指标、哨点医院部署、承担国家“十三五”课题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是抓细抓实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强化日监测制度,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断档、无死角,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械不良反应/事件上报主动性,中心通过积极走访、现场研讨、回顾性分析等多种主动方式收集各方反馈,精心组织了几场有针对性的药械不良反应监测专项培训班。2021年我市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总数及每百万人口报告数等主要监测业务指标均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位列全省前列。二是继续发挥在全省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鼓励、靠前指导全市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申报监测哨点,截止目前,共推动6家医院部署了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系统),推动2家医院成为国家级有源医疗器械故障类直报试点医疗机构,推动6家医疗机构成为省级化妆品监测哨点医院,推动5家医院成为市级化妆品监测哨点医院,推动建成1家国家级药物滥用监测哨点,监测哨点医院数量为全省9个地级市中最多,有力促进和提升了厦门市医疗机构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化程度及报告质量。三是扎实做好课题研究,顺利通过了“十三五”医疗器械重点品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课题报告验收工作,作为全国14个重点监测优秀课题报告之一,于2021年12月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报表扬,有力地发挥了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用械安全。 小贴士: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一般来说,所有药品都会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上市后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控制药品安全风险。持有人、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经过各方努力,持有人、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积极性已经逐步提高,我国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药品不良反/事件报告比例是衡量报告总体质量和可利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一直将收集和评价新的和严重反应作为重点内容。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尤其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多了,并非说明药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是意味着监管部门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全面,对药品的风险更了解,风险更可控,对药品的评价更加有依据,监管决策更加准确。同样,在医疗实践中,能及时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程度,并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也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讯员 :苏智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