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厦门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82.58亿元,增长1.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40.86亿元,增长5.7%,市场主体作为经济的力量载体功不可没。 今年,厦门市发布了《厦门市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提出聚焦“国际”、紧扣“消费”,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 厦门市以消费市场为基石,以政府政策为引导,吸引众多商业形态及品牌在厦跑马圈地。 据赢商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厦门市有10个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计划开业,总体量超85万平方米。 其中,厦门“海上世界”购物中心一期,建筑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将于9月30日与62米高的山海全景摩天轮一起同步开门迎客。 日前,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TOD项目商业管理项目,由深圳新艺思商务有限公司中标。企查查信息显示,该中标公司为K11 Select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K11将进驻五缘湾,成为福建省首家K11。据规划方案显示,该项目计划于6月22日开工,于2025年9月30日竣工。 赢商大数据还监测显示,去年,厦门新入市购物中心项目4个(商业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总体量42万平方米。 其中,集美区有3个购物中心入市,总体量达37万平方米,分别是iOi MALL、集美世茂广场、灌口万达广场,另一个则是海沧西雅图。 ▲资料图 来源:iOi MALL 厦门消费环境和消费能级不断跃升,同时,零售商业版图也不断扩大,首店经济大力发展。 思明区的厦门COCO Park、SM项目三期;湖里区的厦门海上世界(I期)、厦门禹洲·禹悦天地;海沧区的厦门中心·漫乐城;翔安区的厦门首创奥特莱斯;同安区的厦门同安宝龙广场…… 纵观计划开业的厦门零售商业版图,不难发现,今年厦门岛内外商业开拓齐头并进,发展红利加速释放,为拓展消费市场、提升消费能级、挖掘内生动力激活新引擎。 ▲资料图 来源:思明快报 今年,厦门提出培育区域化消费新中心,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串联作用,推动城市商圈互联互通,支持地铁枢纽站点TOD综合开发,实现地铁上盖商业物业与轨道交通无缝衔接,为激活商业发展活力注入新动能。 目前,1号线乌石浦站、吕厝站地下商业街、1号线将军祠站MIX生活街……依托地铁沿线综合开发和车站地下空间,厦门已初步构建了“地上+地下”的轨道交通商业模式。 ▲资料图 去年12月,作为厦门首个“地铁上盖”商业模式项目——地铁1号线将军祠站MIX生活街正式开业,该项目约7000平方米的商业体量共吸引20余个品牌入驻。 据赢商云智库不完全统计,去年,厦门16个购物中心新开业的品牌首店达110家(级别为城市首店及以上),相比2020年上升43%。 今年,厦门还将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鼓励全球性、国际化高端知名商业品牌入驻厦门,设立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等,提升消费市场高端供给能力。 越来越多的便利店出现在社区的转角,在公司附近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厦门以92分的总得分和7.14%的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 ▲资料图 来源:厦门中华城 在便利店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大约2000人/店,而去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在厦门每3443个人拥有一家便利店,所以厦门便利店规模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不仅是便利店,厦门社区店、生鲜店等也快速拓展。自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后,厦门市多部门协同联动,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生鲜便利店进小区,加大盲点区域生鲜便利店建设力度。 近年来,厦门通过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及政府支持等吸引多种市场主体扎根,未来的鹭岛消费市场供给能力将不断提升,供给内容将日益丰富,城市生活将越来越丰富多彩。 厦门市商务局 & 厦门日报社 联合出品 来源: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投资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