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中山路 全国首部聚焦文化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连日来,泉州市文旅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此外,将采取系列措施全面贯彻实施好《条例》,为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 建设文旅推广平台 《条例》指出,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基金。鼓励运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进行文化旅游形象推广。 连日来,文旅系统结合“文润刺桐 邻里共享”五大乐章主题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采取文艺形式开展《条例》宣传;利用微信、抖音、微视频等进行线上宣传;运用文旅系统企(事)业单位LED电子屏、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及时发布宣传标语,营造《条例》贯彻实施的浓厚舆论氛围。 清净寺 泉州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将按照《条例》要求,加快盘活丰厚文旅资源,推进文旅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草推进文旅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若干意见、促进数字文创发展的若干措施及文旅人才引进和培育等配套政策,做优产业链培植,扶持新兴业态,推进非遗直播、演艺产业、插画产业孵化等文旅推广平台建设,全力打通文化赋能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同时,推动成立文旅产业基金,拓宽基金融资渠道,引导和激励机构与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做大文旅产业基金的规模。 古城按5A景区进行提升 《条例》明确提出发展遗产旅游、非遗旅游、滨海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凸显泉州文化旅游地方特色,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优化服务配套,满足“吃住行游购娱”需求。 泉州古城金鱼巷 泉州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将依托遗产点密集、闽南文化生态富集等优势,推动泉州古城街巷改造和文旅业态升级,培育一批国家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项目产品,重点推动古城对标5A景区组织开展提升工程,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古城。 泉州古城西街 泉州市文旅局还将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动永春苦寨坑窑遗址、德化窑考古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闽南文化产业园,策划串联世界遗产精品游线路。抓好德化陶瓷、泉州花灯等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保护传承,举办非遗购物节,促进非遗生产性项目转化,打造一批特色非遗文创园区。用好影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策划举办泉州影视产业政策推介会暨影视剧项目对接洽谈会,建设一批影视拍摄基地、影视产业基地,力争新落地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剧网络剧,助力影视产业发展壮大。 同时,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推广“世遗泉州全域旅游卡”,叠加景区、住宿、餐饮优惠,开展观光游憩、文化体验、餐饮购物、旅游演艺等夜间消费活动,持续丰富游客“夜宵、夜购、夜游、夜赏”的夜消费需求,打造特色夜经济品牌。 一部手机游泉州 《条例》明确,培育“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等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多元参与的文化旅游联合推广机制,组织制定文化旅游宣传计划,开展文化旅游推介工作。 《海丝公主阔阔真》剧照 泉州市文旅局将加快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旅游标识体系、旅游交通体系、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讲解、智慧导览等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文旅设施提档升级,实现“一部手机游泉州”,切实解决游客“不方便”问题。 海创汇泉州展厅 同时,围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IP,策划整体营销计划,不断提升城市辨识度和影响力。用好中国世界遗产推广联盟、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协作平台以及泉州海外华侨、异地商会、品牌门店阵地作用,拓展品牌营销外延。 此外,泉州市文旅局还将抓紧推动出台完善涉及工业旅游、研学旅行、提升古城业态、非遗生产性传承、促进文旅消费、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旅游配套设施等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文旅优惠政策措施,精准对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有力服务文旅经济发展。(海峡导报 王金植 何奕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