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10:00时,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邀请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董碧仙,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洪长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黄浩洪,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调解仲裁管理处处长诸葛琼,介绍福建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有请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洪长春通报2022年至今福建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情况。 2022年以来,福建全省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围绕人社中心工作,聚焦劳动维权中的堵点难点,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以来全省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案件10.52万件,涉及劳动者11.75万人,涉案金额41.5亿元。 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着力加强源头预防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增强 (一)是建立预警研判机制。充分发挥福建省智慧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作用,对争议高发行业企业、规模性裁员等劳动关系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监测、研判,定期通报各地劳动人事争议处置情况,对可能存在较高劳动纠纷风险的企业行业及时向各地发送风险提示函,层层压实属地责任,积极妥善化解矛盾。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化解。开展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活动,通过送法入企、法律体检、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上门为企业提供“打包式”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加强与就业机制联动,探索“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模式,加强与监察、信访、公安、网信等部门的工作对接、信息共享,防止风险叠加扩散,预防预警重大争议案件。 二、着力完善多元处理机制,调解处理争议效能提升 (一)是构建多元调解网络。以“仲裁+X”调解为工作切入点,结合各地特点和优势,引入法援、工会、妇联、劳动关系协会、企业商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泉州市建立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一体化基地,为女职工提供“闭环式办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进新业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指导有条件的地市在邮政、中通、顺丰等快递物流企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是强化调解示范。积极培育金牌调解组织,我省福州市劳动人事争议联调中心等8家调解组织获得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企联和全国工商联的联合通报表扬,同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着力提升仲裁办案质效,科学规范办案能力提高 在全省组织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质量评查,通报存在问题,推动整改落实,提升各地办案质量。联合省高院转发人社部、最高院《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与省高院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在厦门试点裁审衔接信息数字化建设,推动裁审标准的协调统一。开展积案清理专项行动,对超审限案件进行双周调度管理。开通农民工等困难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建立基层劳动争议“巡回仲裁庭”制度,实行快立、快调、快结,努力提高办案效率。 四、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便民智慧治理架构稳步建立 持续推进福建省智慧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着力打造“范围全覆盖、流程全链条、内容全要素、服务全方位”的数字化调解仲裁管理新模式,常态化为当事人提供“云申请”“云调解”“云庭审”“云普法”等线上维权服务,实现调解仲裁服务“不打烊”、劳动人事维权“不掉线”。同时,积极推进数字仲裁庭建设,我厅研究提出的27项数字仲裁庭建设标准获省级地方标准立项,并于2022年建成了3个数字仲裁庭,有效提升了调解仲裁便民惠企服务能力和数字战斗力。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调解仲裁工作,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推进调解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办案质效为中心,以强化重大争议和易发多发争议案件办理为重点,不断推进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 其次,有请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董碧仙通报2022年至今福建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理情况。 一、案件审判基本情况 2022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含人事争议)案件24180件,审结21859件,审结率90.4%,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7353件,经一、二审审理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达96.14%,审判质效良好。 当前,案件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诉讼主体广泛。诉讼主体涵盖各类劳动者和各行各业用人单位。随着新业态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劳动用工引发纠纷增多。 (二)是争议诉求复杂。在受理的一审案件中,单一诉求的案件占比25.39%不到三成,七成以上案件诉求呈现复合性特点,有的案件诉求多达十余项。 (三)是纠纷焦点突出。案件纠纷主要集中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拖欠劳动报酬、劳动保险待遇等三大领域,案件占比达50.67%。同时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劳动报酬纠纷中,除正常工资的欠薪外,还涉及绩效工资、年终奖、销售提成、股息分红等激励性报酬争议。 (四)是案件分布集中。从诉源案件看,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审案件17442件,其中福州、厦门、泉州三地案件数量为11734件,占比达2/3,与三地经济发展活跃、中小微民营企业多、用工数量大等因素紧密相关。 二、健全审判机制,提升案件审判质效 (一)是强化源头治理。聚焦“抓前端、治未病”,在案件纠纷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化解工作,构筑基层解纷服务网络,推进线上解纷实质化运用,切实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源头一线。2022年以来,全省法院诉前调解劳动争议6522件。 (二)是强化专业审判。全省法院均成立维护职工权益合议庭或审判团队,部分法院还设立劳动法庭,集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出台相关工作规范,统一裁判尺度,促进案件审判提质增效。 (三)是强化调研指导。根据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劳动者大量增加,已达退休年龄仍在工作的老人成为灵活就业重要群体等突出问题,省法院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活动,加强审判指导。泉州中院设立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司法协同基地,三明中院出台《三明市企业劳动用工规范指南》等,为争议双方提醒支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四)是强化诉讼服务。畅通绿色通道,在全省法院组织开展“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就地及时兑现权益。加强法律释明、开展诉讼指导,强化方便诉讼措施、落实司法救助政策,让权益受侵害当事人打得起、打得赢官司。 三、加强协调联动,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推进诉调联动。省法院与省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职工法律服务“园区枫桥”机制建设的意见》,各地基层法院及人民法庭向“园区枫桥”基地派驻劳动巡回法庭、法官工作室,积极联动参与“园区枫桥”职工维权机制建设。 (二)是推进裁审衔接。省法院与省人社厅联合转发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各地法院加强与劳动行政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维护新冠肺炎康复者平等就业权益等工作。 (三)是推进多元解纷。积极参与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建设,推进完成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我省工会调解、仲裁调解对接,开展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让案件纠纷解决渠道更加经济方便、快捷高效。 四、坚持能动司法,注重延伸审判服务 (一)是加强法治宣传。各地法院开展“送法进企业”、举办新闻发布会、组织法院开放日及观摩庭审等活动,宣传劳动政策、法律法规,以案释法,在全社会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司法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用好司法建议,及时发出预警,提出治本之策,助推企业治理,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 (三)是加强示范引导。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及时发布典型案例,阐释法律规定、典型意义,以具体案件“小切口”,打开规则指引“大视角”,促进劳动就业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继续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有效发挥审判在保护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秩序中的职能作用,以高质量司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