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双十一”大促步入第15个年头,从仅有一天的“狂欢”到“战线”无限拉长,从直接降价到复杂减免,从低价盲买到回归理性,从抢购国外大牌到追求国货……“双十一”的诸多变化也折射出消费之变。而消费是支撑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拉动力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在这个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作为观察消费市场的重要窗口,网络消费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因网购消费引发的投诉举报也逐年攀升。莆田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3年网络消费投诉举报数据分析报告,供广大消费者参考。 一、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全国12315平台数据统计,2023年登记消费投诉举报80273件,其中属于网络消费投诉举报62801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78.23%。其中网络消费投诉36238件,占投诉总量的76.43%;举报26563件,占举报总量的80.84%。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消费投诉举报占据了消费投诉举报的八成江山。详见下表: 二、网络消费趋势分析 近年来,电商发展迅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消费更是热度不减。以投诉为例,2021年至2023年,网络消费投诉量逐年增长,2021年网络消费投诉量平均每月1000件,2022年平均每月2200件,2023年平均每月3000件。虽然网络消费投诉量较大,但是基本处于平稳趋势,以月为单位,当年度内,网络消费投诉无较大程度起伏。尤其是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期间,其投诉量也无明显的涨幅。详见下图: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特点,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来电商平台的多元化发展让“双十一”、“双十二”热度下降,且电商发展更为成熟和规范,并不会因为短时间内促销活动带来投诉举报量的激增。以淘宝平台为例,自2009年以来,其“双十一”成交额一直在不断攀升,但是其增长率正在逐渐放缓,2022年及2023年并未对外公布成交额数据。由此透露出的信息是,消费回归理性,大多数消费者网络消费时没那么“疯狂”了,更加考虑实用和刚需。详见下图: 三、网络消费问题分析 网络消费投诉举报的主要问题仍在集中在产品质量、虚假宣传、售后服务、食品安全、退款纠纷、发货纠纷等方面,以上问题占据了2023年网络消费投诉量的94.14%。主要涉及的电商平台仍然是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美团等,以上电商平台的投诉举报量占据了2023年网络消费投诉举报总量的76.78%。详见下图: 四、网络消费建议 1.消费者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应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性,不要轻易受到虚假宣传和低价销售的影响。应充分了解商品信息,以及商家和商品的信誉和评价,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2.消费者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应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如页面截屏、聊天记录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更好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电商平台及电商行业经营者应加强自治自律,强化从招募入驻、商品抽检、营销推广、商品评价、违规管理、售后保障、纠纷判责等全流程的审核把关,努力提升服务质效,畅通消费者咨询投诉渠道,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彭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