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全国20万记者投保被歧视划为二类高风险人群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记者 赵琳琳 实习生 麦嘉曦人气:140次 发布时间:2010-08-08 00:00:00    分享到:

 摄影记者风险更高

  羊城晚报记者一一咨询了多家保险公司,发现情况大同小异———一般而言,编辑属于1类险种,而文字记者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外勤类风险偏高,跟摄影记者一样,属于2类险种。

  “受保人群类别越高,费用相对也就越高,但相差不会太大。中国平安的业务员向记者透露,以1万元保额的意外险为例,文字记者保费是15元,但属于2类的外勤记者摄影记者则须缴纳19元。泰康人寿的业务员也表示坦言:“比起一般市民,记者投保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区别不大,具体情况要根据投保险种和内容而定。”

  从事媒体行业的许小姐以其购买的保险套餐为例,如果以“记者”为职业购买,每年的费用将会高出300多元,“我一年保险费用大概3000多元,这样并不划算。”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改用“媒体评论员”为职业,费用马上降回普通人群。

  “文字记者要具体分类,但摄影记者肯定是外勤记者,所以肯定被列入2类险种,”业内有关人士分析指出,以此次郭德纲徒弟打伤某媒体记者一案为例,该摄影记者如果要购买保险,以购买意外险种加其他险种的套餐为例,大概每年贵300-500元,总体费用或高一成左右。”

记者投保没有统一行业标准

  有趣的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各公司对媒体行业划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国人寿表示,记者职业在保险公司核保规定中属于新闻杂志业,其中分一般工作人员、外勤记者、摄影记者和战地记者。“报社的一般后勤工作人员,如编辑属于1级,外勤记者和摄影记者属于2级,战地记者属于最高级。”

  记者从另一家保险公司了解到,保险业认定的大众传媒从业人员除了新闻记者、通讯员、作家和驻外记者,还包括摄影和技术人员、编辑人员、研究人员。因各职位分工不同,风险也不相同。如战地记者风险显然远高于文字记者,因而二者保费也不一样。

  “对于记者这个行业的划分,我们也是参考国外的经验,但也根据国内情况具体而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坦言,“各公司有大同,也有小异,都是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原则。”

  虽然划分有所不同,但是在购买以及赔偿时,记者均享受公平的待遇———根据公安机关、法院的认定以及医院的证明进行赔付,“哪怕是出现记者出发去汶川地震、长江水灾等现场采访,赔付上均根据受害程度赔款。”

战地记者或被拒保

  一般记者尚且如此,战地记者更是会出现“无公司可保”的情况。平安保险有关人士表示,战地记者和防毒防化防核抢险员,这两种职业风险过高,一般寿险公司不接受投保。

  而中国人寿表示,对于战地记者,中国人寿就需要提交到总公司核保。而信诚人寿则表示,战地记者在特定的危险环境下工作,保费费率会比一般记者更高,但不会因此拒保,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核定费率。不过,因为这种情况属于特例,目前信诚还没有接到过战地记者的投保保单。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莉 颜英

  通讯员 邬俊华 实习生 王璐

  小链接

  记者投保

  要如实填写职业

  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投保意外险有跟一般人投保是一样的,都要遵循最大诚信原则,也就是要如实告知你的职业,保险公司会根据职业类别计算出相应的保费。

  由于目前意外险多为卡片式,即使是通过代理人渠道投保意外险,保险公司一般不会要求投保者出具职业证明,但投保者本着诚信原则,要将保险人职业信息如实告知保险公司,而且在变更职业或者工种时,应于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表示,保险公司只能根据投保人提供资料判断风险的大小,这就要求投保人在投保事如实告知并信守承诺。如果故意隐瞒职业类别或其他信息,导致保险公司承保过程出现错误的判断,在出险后理赔肯定会引起纠纷,因此不管投保哪个险种,一定认真填写投保单,如实告知自己的职业类别,身体状况等重要信息,避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高风险人群有哪些?

  据保险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很多公司认为记者不算最高风险的人群。比记者风险更高的职业包括挖煤工人(或从事矿业开采工人)、森林砍伐工人、长途客运车的司机及随行人员、开货柜车的、隧道工作人员、直升机驾驶员等等……

高风险人群有哪些?

  据保险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很多公司认为记者不算最高风险的人群。比记者风险更高的职业包括挖煤工人(或从事矿业开采工人)、森林砍伐工人、长途客运车的司机及随行人员、开货柜车的、隧道工作人员、直升机驾驶员等等……

华夏时报女记者疑遭报复受伤 报社发声明谴责

  日前,一个名为《华夏时报女记者被不明人士重殴受伤》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帖子称《华夏时报》记者陈小瑛于7月29日晚被不明身份人士以“爆料深国商内幕消息”为由骗至深圳天虹商场,遭受重殴。

  记者昨日联络到陈小瑛,她告诉本报记者,遇袭后她已到警察局做了笔录。经检查,她头部有轻微脑震荡,被袭击的部位仍然有些疼痛,伤势已无大碍,她也准备尽快恢复工作。

  遇袭瞬间:

  采访地点出现彪形大汉

  华夏时报于7月30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华夏时报记者深圳遭袭的严正声明》,在声明中说明了陈小瑛被袭的基本过程。

  声明称,7月29日下午4时,该报华南新闻中心记者陈小瑛接到匿名电话自称为深国商爆料者刘先生,其表示看过该报之前有关深国商的报道,他即将离职,如果记者感兴趣,他愿意反映更多的情况给记者,记者与其约在晚上6时30分上海宾馆附近见面,随后刘先生以车坏、找不到地方为名,几次更换见面地点。

  当晚该报记者在华强北振中路天虹商场南门口星巴克旁边按对方约定等候,但多次拨打对方电话仍不接,记者正准备离开时,约22点14分,突然一彪形大汉用拳头对记者头部进行攻击五六拳并辱骂,随后扬长而去。

  本报记者昨日联络到陈小瑛,她说,此前,她曾经做过两篇关于深国商的内幕性报道,最近的一篇为《深国商董事长遭二奶举报掏空资产》。当时,稿件线索也是来源于二奶的举报,该名女子和陈小瑛就是以上述方式见面接受采访,也约在了深圳上海宾馆附近。“这一次,接到刘先生的举报后,我也和领导汇报了这一选题,当时,领导也提醒我注意安全,要小心一点。”陈小瑛说,此前,在做了上述内幕性报道后,就曾有人提醒过自己,要注意安全,因此,这次由于有所担心,她还带上了自己的朋友一同去。

  陈小瑛和朋友很快就按照约定时间到达了上海宾馆,和对方取得联络后,对方表示将会在半个小时内到达,之后,当陈小瑛再度联系对方时,对方说自己的车子坏了。“后来,我再打,他就不接电话了。”陈小瑛说,自己当时也觉得有些问题,于是离开上海宾馆,但刚刚在地铁上经过两站路,对方又打来电话,称自己将手机忘在车上了,还是希望和陈小瑛见面,于是,陈小瑛又返回了上海宾馆门口。

  回忆起遇袭的瞬间,陈小瑛说,由于事情发生得实在太突然,很多细节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当时一个身材很魁梧的男子冲自己走过来,“他离我三四米的时候,我已经感到他可能要打我,当时我就想跑,后来他冲上来打了我一拳,我就想冲下楼梯,当时,因为穿着高跟鞋跑不动,又被打了几拳。我想,对方可能是想警告下我,如果真的想有什么举动,可能就不是打几拳这么简单了。”她说,朋友当时也在旁边,但事情发生得实在太突然,朋友也来不及反应。遇袭后,陈小瑛立刻报警。

  报社声明:

  有预谋的打击报复

  据悉,《华夏时报》华南新闻中心共有三名记者,陈小瑛主要负责房地产新闻等经济类新闻报道,“也是高层领导比较赏识的一名记者。”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说,陈小瑛平时非常活泼,也很能干,记得今年报社召开年终总结大会,陈小瑛的作品在报社的业务总结上获得了一等奖,此外,她还和另外一名同事一同在几千名报社员工面前表演了节目《纤夫的爱》,节目里,陈小瑛客串男生。而其遇袭后,报社内部的同事也先后知道了这件事情,并纷纷表示声援陈小瑛,一位同事还把自己的MSN标签改成了“陈小瑛,好样的”。陈小瑛表示,也提醒同行在进行时要注意自身安全。

  据悉,对此,《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尽快破案,“至少给记者一个生命的保障吧”。而深国商董秘曹建表示完全不清楚这件事情,感到“莫名其妙”。

  华夏时报社在声明中称,“这是一起明显有预谋的打击报复,进行正常的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是我们作为媒体的责任与天职。某些黑恶势力无视法律对记者个人的打击报复行为我们表示强烈谴责。目前深圳警方已立案调查,我们将对此保持密切关注,期待调查结果早日公布。对相关责任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责任编辑:胡木英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