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酒类市场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突出问题,三明市将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职能,以侵犯知名酒类商标权案件为切入点,通过优化线索处置、强化鉴别能力、深化宣传引导,构建起假酒整治的精准监管模式,有效净化了酒类市场环境。 精准打击,闭环处置提效能,违法查处“零延迟”。建立“接收-核查-立案-查处”全链条线索处置机制,对涉假酒线索实行“快接快办”。接到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有限公司、蓝妹啤酒(广州)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侵权投诉后,执法人员在第一时间核查线索真实性,24小时内完成初步核查并立案。通过这套高效流程,成功查处系列涉酒违法案件,累计扣押侵权白酒13瓶、啤酒51箱,罚没款0.7万元。 精细鉴别,多维赋能强本领,假酒识别“零误差”。执法人员通过“网上平台自主学、业务交流互促学、打假专员现场教”,熟悉掌握酒类防伪标识、包装细节、生产批号编码等鉴别要点。在案件查处中,邀请企业授权人员现场协助鉴别,确保每一起案件定性精准。 精心引导,双向宣传促共治,市场规范“零死角”。以涉酒违法案件为警示,对辖区40余家酒类经营主体开展案例剖析和法规解读,明确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合规要求,引导经营者自觉规范经营。同时,面向群众开展“辨假识假”宣传,发放手册、现场讲解等形式覆盖100余人次,科普假酒危害和鉴别技巧,让消费者掌握“防坑”妙招。如今,酒类经营主体合规意识明显增强,群众买酒更安心,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