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介绍: 几个月前,投保人林女士在家人陪同下前往保险公司,要求办理退保手续。办理过程中,柜员发现林女士本人有续交保费的意愿,便耐心解释保险的保障作用,建议谨慎考虑退保。但林女士的子女坚持要求退保,认为该保险“保障金额不高重疾无用”,且“终身保险要等身故后才能领钱,是无用的保障”,最终林女士无奈办理了退保。近日,林女士因身体不适前往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甲状腺癌。此时她才想起曾经的重疾险,匆忙来到柜台咨询能否恢复保险,却得知退保后保障已中断,无法再通过该保险获得理赔,追悔莫及。 案例揭示的风险与警示: 1.保障中断,风险无托底 重疾险的核心价值是在保险期间内,为被保险人遭遇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提供经济支持。林女士退保后,原本的重疾保障随之消失,确诊甲状腺癌时恰好处于“无保状态”,无法借助保险转移治疗费用等经济负担,直接暴露在风险之下。 2.误解保险功能,酿成分歧决策 案例中子女对“终身重疾险”的理解存在明显偏差。该保险并非“只有身故才能领钱”,其核心是提供“终身的重疾保障”,只要在保险期间内确诊合同约定的重疾,符合理赔条件就能申请赔付。对保险责任的误读,导致了冲动退保的错误决定。 3.退保易,再获保障难 退保后若想重新投保,健康状况往往成为“门槛”。像林女士已确诊甲状腺癌,此时再想投保重疾险,很可能因健康问题被拒保,或面临保费大幅上涨、保障范围受限等情况,很难再获得同等条件的保障。因此,退保前务必全面评估自身的风险需求,切勿因他人意见或短期想法草率决定。 风险提示: 保险是应对未知风险的“防护盾”,其价值往往在风险来临时才凸显。面对退保选择,应先充分了解保险的保障责任,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理性判断,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切勿因对保险的误解或一时冲动放弃保障,否则可能在风险降临之际,陷入“无保可依”的困境。 (中国人寿寿险福鼎市支公司 潘珊珊)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