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高校院所海洋科研成果及“双五星”专利转化运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0月17日,由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创新研究院和福州市政府联合开展的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产研融合”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高校院所、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创新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福州市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领导、技术经纪人机构及涉海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期间,来自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的王晓峰处长带来了《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助力福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主题分享,福建分中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国家队的专业力量,培育审查员900余人,助力打造区域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加强与地方的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开展船舶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探寻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助力船舶产业强链、扩链、补链,助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本次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国家专利导航服务综合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里收录的“双五星”涉海专利。 福建作为沿海省份,十分重视挖掘“蓝色经济”发展潜力,截至2025年10月提交了海洋经济产业专利申请1.4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的占比过半,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的占比相当,外观设计的占很小,可见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比较侧重研发;而从地市角度看,福州市的海洋经济产业专利申请量为5370件,位居全省首位,可见福州海洋经济产业的创新实力较为领先。 据统计,截至10月13日,我省进入盘活系统的专利共4.5万件;其中具有可转化性的专利2.9万件,其中涉及海洋经济产业的专利785件,双五星专利40件。 本次活动重点推介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大米草收割加工机械船舶及其大米草收割加工方法”等7项专利,通过评价模型及人工智能实现了供需精准匹配,给出了推荐转移转化企业名录,加快推动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海洋经济产业高价值专利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扩大了高价值专利产业化的实施范围和成效。 下一步,福州市市场监管局将建立常态化机制,积极对接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和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资源,深度挖掘分析“双五星”专利数据,提升专利价值评估效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供需双方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精准匹配和对接合作,进一步提升“双五星”专利的转化效率,以知识产权转化赋能创新发展,为福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