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两头获救海豚明天“转院”至五缘湾新病房

来源:厦门晚报 作者: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叶水撰人气:615次 发布时间:2008-04-28 00:00:00    分享到:
获救海豚正在接受治疗,身上到处涂药。         辛建军  摄

    厦门网讯(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叶水撰)上个月,两头获救海豚被市海洋与渔业局安置在厦门海底世界救治。明天,初步康复的海豚将转移到五缘湾海豚救护基地进一步救护。等到海豚彻底康复并适应天然海域的环境后,将会被重新放归大海。

    从今天起,本报将持续关注海豚的救护进展情况,欢迎热心的市民和本报一起参与这次海豚救护行动。

    这两头海豚分别是3月18日和3月28日在东山附近海域被误捕的,两头海豚均为雄性个体,体长分别为230厘米和242厘米,身体多处受伤,生命特征异常。

    为拯救海豚的生命,市海洋与渔业局邀请了国内部分资深鲸豚研究专家一同会诊,制定了缜密的治疗方案,经过救护人员的紧急抢救和1个多月的精心护理,目前海豚身体各项指标趋于稳定。

    获救的海豚名为南瓶鼻海豚,大的一头已经进入中老年,小的正处于青壮年。资料显示,南瓶鼻海豚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和南海,福建沿海、台湾海峡和闽南渔场常有活动。

    据专业人士观察统计,最大的群体由10头组成,常与点斑原海豚组成混合群。渔船在拖网和围网作业时可见到成群南瓶鼻海豚在渔船附近活动摄食,这种习性常导致一些南瓶鼻海豚误入渔网及被误捕。

    获救海豚为什么还要转场治疗呢?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保处洪荣标说,海底世界的环境是人工环境,海豚救护后,虽然身体康复了,但一下子很难适应天然环境,还不能直接放归大海。五缘湾海豚救护基地和大海连为一体。基地集珍稀海洋物种保护、救助、研究、科普教育和技术交流与协作于一体,海域生态环境适合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洋物种生活。

    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辛建军说,这两头海豚是五缘湾基地迎来的首批受救对象。海豚入驻后,将对它们展开进一步的观察治疗和野外适应能力驯化,为日后海豚放归大海打下基础,同时探究海豚被误捕的原因及进行相关课题研究。

责任编辑:张文章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