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分析师认为,光大证券(15.83,-0.45,-2.76%)一季度的自营业务亏损1.83亿令人诧异,亏损异常 理财周报记者 丁青云/文 券商股的萧条时分。 大盘4、5月一泻如注,6月开场低位徘徊,注定了券商股的命运。 “我觉得这个板块现在基本没戏。我对所有的券商股都给了中性的评价。熊来的时候,什么基本面、估值洼地分析都不管用。”一位总部在深圳的知名券商分析师直言不讳地表示。 多位业内分析师也纷纷对券商股表示看淡,对券商股的评级也毫不客气地一降再降。据巨灵资讯统计,近一个月来,上市券商公司共获得257份评级研报,其中,中性评级155份,占比60.4%,增持评级88份,占比34.2%,买入评级仅14份,占比5.4%。 中信证券(19.50,-0.44,-2.21%)(600030.SH)、国元证券(12.80,-0.35,-2.66%)(000728.SZ)和广发证券(34.36,-0.92,-2.61%)(000776.SZ)最受青睐。中信凭借难以撼动的优势,获2份买入、23份增持评级报告,遥遥领先。而此前一直被备受关注的招商证券(20.78,-0.42,-1.98%)和国金证券(14.56,-0.49,-3.26%)惨遭滑铁卢,招商证券除了获得一份增持评级外,其余20份均为中性评级。国金证券(600109.SH)的19份评级全为中性评级,比肩太平洋(12.07,-0.23,-1.87%)证券(601099.SH),成为最落寞的上市券商。 佣金战之殇 券商股的萧条一幕,从史无前例的经纪业务佣金价格战掀开。 据西南证券(13.00,-0.40,-2.99%)统计,2009年的平均净佣金水平为0.1161%,今年1季度为0.095%,比去年平均水平下滑18.15%,佣金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大。国信证券分析师邵子钦认为,佣金率仍处于下降通道中,全年佣金率或将下降17%。 其中,华泰系一季度佣金降幅最大,高达23.55%,其次是国元,降幅为21.8%。此外,中信、国金降幅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小券商下调幅度相对缓和,如宏源证券(16.03,-0.41,-2.49%)一季度仅降6.09%。 “上次我们去华泰联合调研,他们老总就坚定地认为,佣金率还没有跌到低,还是坚持激进的佣金价格战做法。”上述深圳分析师认为佣金战还将越打越烈。 “现在市场全面硝烟滚滚,佣金率还会下降,这对区域性的券商影响最大,比如东北证券(23.98,-0.63,-2.56%)(000686.SZ)和国元证券。以前这些地方性的券商还可以偏安一隅,现在好日子过去了。”一位上海知名券商分析师认为。 佣金战的打响也引发了市场占有率的抢夺。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1到4月,经纪业务市占率增幅最大的是西南证券,同比增长14.47%;国金市占率增幅为14.36%;长江证券(11.86,-0.33,-2.71%)市占率增幅也有9.9%。而太平洋、光大和招商证券(600999.SH)市占率则呈下滑趋势,下滑幅度为别为0.32%、4.9%和5.09%。 佣金的持续下滑直接给券商的盈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国信证券分析师邵子钦预测,利润对佣金率敏感度最高的是国金、华泰、光大,敏感度最小的是中信、招商、海通。 7券商一季净利下滑 佣金率下滑势不可挡,股指连连下挫,注定了券商的业绩难有惊喜。“今年经纪与自营业务的增长面临较大的困难,甚至是小概率事件。”西南证券分析师王大力谨慎判断。 此时,距2009年的好大业绩不过寥寥数月。2009年,券商板块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04.29亿和349.74亿,同比增长分别增长47.93%和67.93%。 2009年,只有两家券商的营收和净利出现下滑,分别是国金证券和太平洋证券,营业收入下滑幅度分别为5.92%和315.78%;净利润下滑幅度分别为31.72%和162.82%。 但短短三个月后,大盘变脸,券商业绩亦黯然。 一季报显示,13家上市券商中,4家券商营业收入出现下滑,7家券商净利润出现下滑,占比53.8%。其中,营业收入下滑的券商包括国金证券、太平洋、西南证券和光大证券;净利润下滑的券商包括中信证券、东北证券、广发证券(000776.SZ)、国金证券、太平洋、西南证券和光大证券。其中,以光大证券下滑幅度最大,分别为27.23%和42.55%。 一季报还显示,券商的自营投资风格开始转向谨慎。西南证券分析师王大力认为,华泰、光大、国元、国金偏向谨慎,而宏源证券与东北证券则属于激进风格。 然而,恰恰被视为“自营风格偏向谨慎”的光大证券一季度在自营业务上败走麦城。 光大自营离奇亏损1.83亿 光大证券(601788.SH)1季报显示,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3.43亿,同比下降42.55%,成为一季度券商板块表现最差的公司。而这主要是由自营业务在一季度亏损1.83亿所致。 “确实挺奇怪的,还没来得及问。在13家上市券商中,除了光大证券外,其余所有券商的自营业务都是盈利的,连最差的太平洋证券自营业务利润贡献率都有1.8%,但光大证券利润贡献率却是负10.5%。”上述中西部分析师对光大自营业务的亏损表示困惑。 中投证券分析师陈剑涛也表示:“光大证券一季度的自营业务亏损令人诧异,在上市券商中并不寻常,亏损异常。” “主要是光大之前搞错了。市场不好,但股票仓位又比较满,选股也选得不好,现在的仓位应减下来了。”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券商分析师透露。 事实上,糟糕的自营表现已经让光大自营风格转向了保守。一季度,光大自营资产规模50.66亿,比2009年底的80.5亿,下降29.84亿,降幅37.07%,自营资产/净资产的占比也由2009年底的35.85%,下降至22.22%。 数据显示,在所有上市券商中,光大自营收入占比波动性最大。“光大的自营风格历来较为激进,2009年年报显示自营盘中权益投资占比73%,并且92%的证券投资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加大了利润表的波动性。”宏源证券分析师黄立军如此分析光大自营业务波动大原因。 “这样自营风险太大,在熊市问题就更加放大了。”上述上海分析师对光大的自营模式持谨慎担忧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