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商银行与法国安盛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就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股权买卖交易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工商银行以12亿人民币价格,收购金盛保险6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AXA安盛将持有27.5%的股权,中国五矿将持有12.5%。交易完成后,金盛保险将更名为“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事实上,金盛保险并非第一家转变为银行系寿险公司,自去年11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银行入股保险公司正式开闸。近一年来,先后有交行入股中保康联人寿、建行入股太平洋安泰人寿、北京银行入股首创安泰人寿。相比其他几家银行,工行在收购保险公司上已经慢了一步,但是工行控股金盛60%股权,却是这几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中比例最高的。 保险专家表示,由于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不少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10余年仍然处于亏损的境地,这让不少外资股东萌生退意。按照国外经验,保险公司在前期投入需要大量的资本金,中外双方股东需要每年持续投入上亿甚至几亿元后续资金,不过一般经过7至8年,随着保费规模的扩大,将进入盈利期。但是,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却没有复制国外的成功。 金盛也没有例外,1999年进入中国的金盛人寿已经在国内保险市场上经营了整整11个年头,至今依然没有摆脱亏损的命运,缺乏强有力的中方股东支撑,即使外方股东的AXA安盛拥有世界一流的保险经验和技术,也并未让金盛这家合资公司实现寿险业一般经营8年左右便可实现盈利的定律。11年来,除了上海总部,金盛人寿仅在广州、北京、天津、辽宁、江苏设有分公司,受政策等制约,迟迟迈不开扩张的步伐。据金盛人寿披露的数据,2009年,金盛人寿实现原保费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40.7%,增速显著,但保费规模在众多合资保险公司中排名靠后。 金盛此次能与工行联姻,无疑获得很多同行的艳羡。一名保险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中小保险公司发展途中困难重重,代理人流失严重,团险拼不过中资,经代渠道难以达成规模保费,而银保渠道可以算是一捷径。近两年来,银保市场发展突飞猛进,以上海为例,今年1至8月,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累计达到250.3亿元,同比增长70.9%,其带来的保费增量在总保费增量中的比例达到80%。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工行的网点超过2万个,未来工银安盛一旦在银保渠道发力,保费规模必将以几何级数递增,交银康联就是最好的例证。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分析,银行入主保险公司,更多的考虑应该是资本架构的完善、客户共享并增加核心竞争力,银行应该不会为了自己的保险公司,而放弃与更多在本行有银行存储业务的保险公司的合作,特别是银保手续费对于银行而言也十分可观。 银行入主保险公司,可以发挥银行的网点资源和保险业务及产品的综合优势,并且通过综合经营增加新的赢利点,但是综合经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在日前举办的2010年财资市场高峰会上就表示,在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试点中,明确试点银行应提出达到或高于自身现有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的商业目标和商业计划;在一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达不到预期商业目标和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的,要主动退出相应市场,该时间期限原则上为3-5年,对寿险公司可适当延长至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