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存款变成太平洋保险 储蓄变保险蒙了多少人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金辉 程洪涛人气:301次 发布时间:2011-12-19 00:00:00    分享到:

    到银行去办理定期存款,被银行工作人员“忽悠”,办理了银行高利息的理财产品。存满一年后取钱时才发现,信用卡上已经没有一分钱,银行存折变成了保险产品,让市民齐女士感到非常气愤。

    “银行工作人员明明说是银行的理财产品,才填写的单据,存款一年后却要续交保险费用。”说起当时存款的经过,市民齐女士依然有被骗的感觉。2010年9月,齐女士拿着5000元钱,到银行存款,在填写存款单的时候,被银行“热心”的工作人员拦住,该工作人员小陈(事后知道)热情地向她推销起银行理财产品,说银行存款利息低,这种高利息的理财产品,5000元存一年期能拿到250元,她的亲戚和朋友都购买了这款理财产品。齐女士认为,既然钱存在银行,而且理财产品还有如此高的利息,在小陈拿来的单据上也没有细看,就填上了个人信息。

    今年的10月份,齐女士到银行取款,被银行告知要到太平洋保险去索要。在银行窗口办理的存款业务,怎么要去保险公司取款,齐女士觉得可能上当受骗了。银行工作人员诱导储户买保险,这不是“坑骗”储户吗?抱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前往太平洋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办理业务的窗口,工作人员告诉她,5000元只能取本金3300元,余下的1700元暂时不能返还。

    12月9日,记者与齐女士一行来到银行。当年给齐女士办理保险业务的小陈,在大堂经理处接待了齐女士。小陈表示,当年齐女士办理保险时,是在保险合同上签名的,合同已经生效,目前她已经不在保险公司工作,已经被聘请为大堂经理,如果要取款还得找保险公司。储户被忽悠办理了保险,齐女士认为一定要讨个说法。通东支行负责具体业务的任行长说,齐女士反映的事情是去年发生的,她今年3月份刚来,具体情况不了解,于是电话联系了太平洋保险公司。

    在记者与齐女士的等待中,太平洋保险公司银保部马经理来到通东支行。马经理说,接到齐女士的投诉后,公司非常重视,目前正在协调办理,但因为公司负责银行业务的总经理出差,齐女士反映的问题,得等下周领导回来才能解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齐女士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去年11月初银监会印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在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可在这之前银行和保险公司违规办理的那些“储蓄变保险”的事儿咋办?银行和保险公司是不是有义务告知当年的客户?可据记者了解,这样的储户、保户至今都还被蒙在鼓里。

责任编辑:杨洋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