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2020年福州有效发明专利17159件 连续十年领跑全省 占全省比重33.81%

来源:福建新消费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23 16:53:18    分享到:

福建消费网-福建新消费讯 2020年是全民战疫的特殊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福州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为福州市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提质增量,推进知识产权跨越发展

  (一)突出质量导向,培育高价值专利

  2020年,福州市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引导和资助的政策扶持力度,成效显著。202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3608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0944件,全市专利授权量2553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417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双双跃居全省首位。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159件,连续十年领跑全省,占全省比重33.8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377件,位居全省第二。

  (二)强化培育运用,提升商标品牌意识

  2020年,福州市商标申请和注册量保持增长趋势,新申请商标7.5万件,新增注册商标4.7万件,累计有效商标注册24.7万件。深挖价值潜力,培育地理标志,2020年10月,福州市新增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闽清陶瓷(19类)、闽清毛脚鸡(29类和31类),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地理标志商标29件,“晋安佛手瓜”等16项地理标志已在培育中。组织开展福建省2019年度优秀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推广示范活动,2020年9月,连江鲍鱼行业协会(“连江鲍鱼”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福州市园艺学会(“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被评为福建省2019年度优秀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该项荣誉全省仅有12个名额。

  (三)聚焦提质培优,打造文艺精品创作高地

  2020年福州市版权作品登记数53098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2.2%,增长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国家版权示范单位,智永信息公司(宝宝巴士)获评2019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全省2家)。加大精品作品扶持力度,组织我市优秀文化作品申报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扶持资金。福建省第九届百花文艺奖评选中,我市22件作品获奖,数量居全省首位。

  创新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一)提升管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2020年新增各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50家(其中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5家)。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610家(其中国家级78家、省级205家、市级327家);推动企业贯彻执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加强贯标培育工作,2020年新增贯标培育企业79家,通过贯标认证企业89家,截至2020年底,累计共有195企业通过贯标认证;推动企业开展专利导航工作,引导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开展专利导航、专利挖掘等分析评议工作,帮助企业利用分析评议报告,明确研发方向,缩短研发周期,规避侵权风险,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截止2020年底,已有88家企业开展专利导航。开展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推荐工作,推荐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无线接入装置及网络设备”等6项专利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选。

  (二)多措并举,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推动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搭建知识产权贷款、交易和转化运用平台,探索构建“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政府”等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2020年,全市52家企业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额度19.85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219家企业获得专利权质押融资额度56.41亿元,专利权质押融资总额位居全省首位。2020年省、市两级财政为全市14家企业下达贴息411万元。截至2020年,省、市两级财政累计为全市54家次企业下达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资金1687.1万元;推荐18家企业申报2020年福建省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项目,拟申请贴息金额281.5万元。大力推广专利保险,降低企业维权成本。2020年,全市共有55家企业为528件专利投保专利保险,保险保障金额557.8万元;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430家企业为3764件专利投保专利保险,保险保障金额达5547.4万元,推动省、市两级财政为334家次企业下达保费补贴近150万元。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与兴业证券、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辟知识产权融资新途径。

  (三)多渠道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推进国家专利技术(福建)展示交易中心运营,2020年举办网上专利成果推介会3场,发布专利信息成果300多件,通过国有交易公示平台公示专利转让许可项目15项,金额近200万元;2020年,福州市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4449项,合同成交金额达59.36亿元,比增18.48%。通过福州技术市场有限公司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登记的专利权所属区域为福州市的专利权转让19项,金额7273.16万元;专利申请权转让7项,金额202.80万元;专利实施许可转让19项,金额200.2万元。市科技局发挥福州在榕高校院所集聚优势,积极推进“一网一厅”建设,“福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APP”正式上线运行,举办“2020年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网上科技成果推介会”等成果对接活动。市工信局推动企业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交流对接、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关系,增强高校服务地方工业经济发展能力。2020年,推动福大北斗/基于北斗高精度全自动无人机巡航系统研制等24项产学研重点项目实施,并对10项已产业化项目予以318万元补助。市国资委系统企业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大学、福州大学、中国物联网联合实验室、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深入合作,2020年已有科技计划、科技项目、创新创业平台、科研站、产学研合作协议等111项。

  (四)发挥合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发展

  出台措施,助力企业抗疫复产。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在全市范围内第一时间出台了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措施,内容覆盖了加强疫情防控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倡导知识产权服务事项“网上办”、延长专利奖励申报有效期、开辟防护相关专利商标申请绿色通道、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模式、强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支撑、加大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力度等方面。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参与疫情防控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免费或低成本服务。市工信局开展疫情防控软件产品参考目录公开征集活动,自2020年2月3日起两周内,全市收录了四批共计433项抗“疫”软件产品,同步上线“福州市抗‘疫’相关软件查询平台”,为各单位对接疫情防控信息化产品提供了极大便利。市科技局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台“十六条措施”,下达财政科技资金4.2亿元,为256家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337.2万元,立项支持省、市新冠疫情科研攻关28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助力企业复产复工。

  推进省、市、区三级共建“知创中国”和“知创福建”知识产权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截至2020年12月,共成立了4个分平台、13个工作站,建立了已有600余名知识产权专家的智库,引进了49家全国高端服务机构入驻,对接66家福建省依法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将4000多名省内知识产权专员纳入福建省线上知识产权线上专员库。平台运营以来,通过各渠道受理的案件量达3266件,受理公共服务包专业咨询达600多件,帮助500多家企业对接专业服务机构,完成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著登记、贯标、专利导航等业务。接受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执法维权协作调度中心的电商领域专利纠纷案件2696件,出具咨询意见2696件。推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包,已为600多人提供专利咨询和申请服务、专利数据服务、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在全国首创以省市联动方式实施“1+10”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创新计划,专利导航范围已覆盖全省16个产业领域和135多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服务,受理了1373家企业贯标申请,帮助1184家企业通过认证取得证书;为近550家企业提供专利数据库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线上培训活动,已开展49期培训,吸引7000多人次观看。疫情期间,“知创福建”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了“咨询政策—知创战‘疫’—惠企服务”专栏,推送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相关的复工复产和知识产权惠企政策,收录惠企服务汇编和收集政策40多篇,为140多家企业,350余人次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省、市三级共建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促进福州市知识产权信息、人才集聚和服务业的培育。2020年,福建分中心已有员工近700人, 其中有机械、化学、材料、电学、通信、光电等领域500多名发明专利申请审查员,年审查发明专利申请4.2万余件。

  完善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一)强化行政保护,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2020年,市市场监管局部署开展全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知识产权服务业“蓝天”行动,严厉打击申请注册“火神山”、“雷神山”、“李文亮”等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非正常商标代理行为专项行动等,强化侵权案件高发地、产业集聚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展会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大对高知名度商标、涉外商标侵权、非正常商标申请代理和假冒专利、专利侵权等行为查处力度。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立商标侵权案件149起,共处理假冒专利案件943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77件,执法办案总量居全省第一。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和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0”专项行动,办结“动漫西西网”侵权案等11起盗版侵权行政案件,案件数居全省第一,共处罚金19000元,关停侵权网站3家,删除盗版侵权链接96条,有力打击了侵权盗版行为。“嘀哩嘀哩网站侵犯著作权专案”等3起专案,分别获评2019年度国家版权局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及有功个人等奖项。榕城海关组织开展2020年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寄递渠道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和出口转运货物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同时集中执法力量和资源,重拳打击出口侵权货物违法行为,全年共计扣留侵犯商标权货物2293批次、78858件,货值65.6万元;扣留假烟50批次、310件,货值0.7万元;查扣侵权物品涉及夹克、手表、耳机、眼镜等种类,大多属于高价值电子产品,20余家知识产权权利人权益受到保护。市商务局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行动在汽车销售、家政、展会、商业预付卡、特许经营、二手车等21个领域全面铺开,共走访和检查相关企业98家,出动执法人员263人次,加大对“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品牌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2020年以来,市商务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对冒用“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品牌行为开展两次联合执法,对违规使用老字号标识的商家进行劝导并现场摘除牌匾。

  (二)加强司法保护,守护创新发展

  2020年,全市公安机关着力强化侵犯知识产权和食品药品类违法犯罪特点、手段、规律和趋势的分析研究,突出打击事关健康和安全的制假售假犯罪。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共780起,涉案金额3.7亿余元;全年发起全国群集战役2起,破获公安部督办案件1起,省公安厅督办案件33起;破获的海上运输假烟系列案和“9·26”侵犯商业秘密案,受到公安部通报表扬。全市公安机关上报跨地区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或移送起诉侵犯商业秘密案件16起,上报跨国境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或移送起诉侵犯商业秘密案件1起,成功依托“云端行动”发起涉烟类案件全国性战役9起,完成外地发来打击任务23起。福州市检察机关全年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13件31人,办理涉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件11人;发出检察建议11件,通过两法衔接系统监督公安机关立案知识产权类犯罪3件,通过“两法衔接”平台督促或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5件5人。提前介入知识产权类犯罪4件。2020年福州市中院知识产权庭受理各类案件1926件,同比下降12.77%,其中新收1774件,同比下降18.47%;办结1801件,审结率93.51%,收结比106.94%,人均结案300.16件,同比下降12.78%。

  (三)整合资源,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治理水平

  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立体解决模型。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福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协作单位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管理办法(试行)》,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行政执法协作机制;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福州市知识产权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试行办法》,对举报属于《办法》规定的知识产权重大违法行为,最高可获得30万元举报奖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市场监管局与福州仲裁委签订《福州知识产权仲裁合作协议》,成立福州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仲裁机制;市市场监管局调整升级原有的福州市专利侵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知识产权人民调解机制;上线运行“专利纠纷在线调解平台”,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核心技术为支撑,建立“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公安机关加强与市场监督、文化、烟草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合作,与行政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现信息互通、情报共享,最大化防范、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各级经侦部门主动与本土品牌企业建立警企联手打假维权机制,并与专业知识产权调查公司、企业打假部门等配合,对提供的线索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开展侦查。同时加大网络购物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从互联网的购物网站寻找售假犯罪线索,及时核查上级交办的投诉、举报线索,涉及犯罪的及时立案侦查,措施有效。市检察院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机制,于11月25日在鼓楼区人民检察院挂牌设立福州市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为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打下初步基础。市检察院与公安、法院协商共同促成《福州市鼓楼区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证据收集指引》、《福州市鼓楼区知识产权犯罪案件量刑指引》等规范性文件的达成。市检察院发挥司法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两法”衔接机制,全市检察机关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沟通,建立联络员制度和线索沟通常态化机制,以联席会议等形式,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行政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的涉犯罪线索,及时进行信息互通、共同研判。2020年,共开展两法衔接工作推进会、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推进会等联席会议3次。此外,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对于案情重大、复杂或者涉及环保、食品等涉民生类案件,在行政调查阶段完善提前介入,在法律咨询、刑事立案标准、证据收集固定等方面积极引导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调查,为打击犯罪、保障民生提供有力支持。2020年来,共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提前介入4件。市中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现代化,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纠纷“特邀调解+司法确认”多元化解新模式,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面推进诉源治理减量工程建设。知产庭先后聘请福建省版权局等26家单位作为特邀调解组织以及163名来自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作为特邀调解员,出台管理办法、操作细则作为特邀调解工作配套指引。同时,全力推进信息化运用,疫情期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诉讼服务工作,利用现有“福州网络法庭”网络诉讼平台,开展网络庭审、调解工作,保证案件审理高效有序运行。此外,市中院推进“技术调查官”制度建设,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正式签订《知识产权工作合作框架协议》,聘请该中心10位专家为技术咨询专家,制定出台《技术调查官工作规则(试行)》、《技术调查官管理办法(试行)》、《技术类案件咨询费用管理办法(试行)》。8月31日,第一起使用技术调查官参与现场勘验,并出具技术审查意见的案件宣判,实现福建法院技术调查官“零的突破”。2020年,知产庭共在5宗专利侵权案件中指派了技术调查官。市中院还牵头闽东北地区司法协同发展,9月18日,牵头闽东北六地法院签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交流合作。12月2日,“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宁德巡回审判点”正式揭牌成立,该巡回审判点将持续优化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风险共防、问题共治、机制共立、举措共商”的格局。

  加大力度,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一)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发布《2019年福州市知识产权发展情况通报》和《2019年市专利统计分析报告》;强化政务信息宣传,《福州市多举措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市场监管局多举措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信息被《福州信息》《福州要讯》刊载;开展创新方式方法宣传,上线党风政风热线知识产权直播节目、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高端访谈,通过网络媒体拓宽政府与广大市民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扩大宣传面,通过线上答题的方式科普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组织开展2批知识产权线上有奖励竞答活动,精心挑选20题知识产权题目,共有近6万知识产权工作者参与答题,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收集知识产权最新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编辑,印制新版知识产权宣传手册并向各县区及相关企业发送。

  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知识产权宣传周为契机,全面开展以“知识产权与健康中国”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市政府召开“福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十大典型案例,销毁各类侵权假冒商品70余万元;拓宽知识产权宣传渠道,不仅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短信、彩漫等开展宣传,而且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系列报道,宣传周期间,新华网、中新网、消费日报、中国质量报等主流媒体集中开展了宣传报道,累计发布新闻报道近50篇;“4.26”期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2020年“光影行动市场印迹”之地理标志短视频大赛,地理标志版块短视频《闽清毛脚鸡》获得优秀奖,视频在西瓜视频和抖音平台同步播放,同时消费日报社对2020年福州新地标“闽清毛脚鸡”在消费日报网进行了刊载宣传。榕城海关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形式、多类别、多方位地开展宣传,重点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取得的成效和亮点,以及落实应对疫情的各项知识产权政策措施的实践经验及工作成果,突出知识产权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理念,积极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提高民众聚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意识。市委宣传部采用“1+2+3”的形式开展线上版权宣传,策划推出1款版权知识问答游戏、2条版权宣传视频、3篇版权宣传文章,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版权知识,宣传福州市版权企业战“疫”事迹和复工复产良好风貌,浏览量累计15多万人次,进一步扩大版权保护宣传的知晓面、参与率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保护版权、尊重创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加强培训,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2020年,市市场监管局举办了3期福州市企业专利挖掘远程教育培训班,共有200多家企业参加了线上培训,共计培训4031人次;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贯标、专利导航等业务培训,线上线下共培训企业400多家1000多人次,培养了500多人的专利信息分析人才,加快了福州市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开展2020年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视频培训会、2020年度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班,切实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市委宣传部编印《新闻出版(版权)相关法律法规汇编》《福州市新闻出版(版权、电影)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各500册,分发给各县(区)版权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组织各县(市)区委宣传部相关人员等40多人开展版权执法业务培训。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