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火车站商圈一超市,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临期食品货柜。记者 白若雪 摄 如何花最少的钱,享受“不打折扣”的品质生活?厦门不少年轻消费者用“捡漏”临期食品回答了这个问题。 2元的桶装泡面、9.9元的自嗨锅、7元的1L进口牛奶……昨日,记者在厦门不少超市看到了临期食品专柜,上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折扣诱人;还有不少网上的商家专做临期食品的生意,创出了不菲的销量。 商超临期食品销量可观 临期食品,顾名思义就是保质期快要结束的食品。记者了解到,在SM商圈、体育路、火车站商圈等地的大型超市都设有“临期食品专区”。 在火车站商圈的一家超市,记者看到,临期食品的货架放置在离收银台最近的地方,这里客流量较多,方便顾客快速挑选。货架上有奶粉、辅食、巧克力等热销商品,折扣在3折-8折。 在SM商圈的一家超市,记者找到了“临期食品专区”。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原保质期一年的食品,一般会在保质期剩下两个月时把商品转到“临期食品专区”。 记者看到,根据不同的保质期,食品折扣从2折-8折不等,保质期越短价格越低。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价格实惠,大部分临期食品销售情况不错,“不仅可以减少临期食品丢弃浪费的现象,也给了消费者更多省钱的选择”。 线上商家玩起零食盲盒 除了线下超市,不少线上平台也会销售临期食品。记者了解到,拼多多、淘宝、京东等网上平台均有大量商家在销售临期食品,有些商家是给个别临期食品做活动,而有些店铺则是专门销售临期食品,涉及进口麦片、生活零食、酒水饮料、猫粮等,应有尽有。 有些商家会在食品标签或者食品说明中明确到期时间,同时会标明不接受退款和退货。“这些食品有的时间只剩一个多月了,寄送到消费者后如果再寄回来,很可能半个月就过去了,严重影响我们的再销售。”淘宝休闲零食屋客服表示,食品一般也不属于七天无理由退货范围,因为食品销售出去后会怕有污损或者沾染细菌等,所以回收回来的食品绝不可能二次销售。 商家还将一些临期食品和盲盒结合起来,价格也比较亲民。“我买了110包零食只花了28元,好吃又便宜。”“95后”市民小萍告诉记者,很多零食盲盒保质期在1—3个月,完全可以吃光,“很多零食不用隔夜我就吃完啦”。商家则表示,采用这样的销售方式,可以更好地将临期货物清空,省下不少库存费用。 有些消费者担忧吃了临期食品会不会闹肚子?对此,记者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进行咨询。工作人员表示,临期食品只要符合食品标签所规定的保存条件,都可以合法销售和流通,市民购买时应仔细查看外观包装等,确认没有问题就可放心购买。买回来也一定要按照保质期的期限及时食用完毕。 相关新闻 9家“食物银行”集体亮相厦门 晨报讯(记者冯娜王温萍)昨日,在市商务局指导下,首批9家肯德基“食物银行勤俭节约自取站”集体亮相。在厦门滨北肯德基餐厅,市商务局领导、市餐饮协会、厦门肯德基相关负责人及各界代表共同参与了“厦门首家肯德基‘食物银行’揭牌仪式”。 据悉,这些“食物银行”主要服务餐厅周边1.5公里的市民,一方面为需要的群众提供食物补充,另一方面让余量食物“物尽其用”。余量食物主要有原味鸡、辣翅、烤翅、油条等10种,餐厅将食物收集后冷冻存放。同时,为方便市民取用,这些食物不仅被分袋包装,而且在包装袋上标明产品名称、存入日期、食用指引等信息。 “这是个很有爱的举动,也是反对食物浪费的实践。”现场市民为“食物银行”点赞。(海西晨报记者 白若雪 通讯员 展士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