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福建新消费讯 六年磨一剑,如今,厦门正式迎来了食安创城省级初评,早在2015年9月厦门被国务院食安办确定为第二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城市,为全力做好创城的各项工作厦门都做了什么?这就带大家来看看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这绝不是一句口号,海沧区凝心聚力,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 一、组建精干队伍做好监管工作 在全市率先启动食品药品村居监管协管员招聘,推行网格化监管,完善三级监管体系。制定了《海沧区局非编人员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严格实行食药协管员月绩效考核、年中绩效考核及年度考核制度。此外,创设“四大安全”每月实地考评,与食药协管员月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强化协管员队伍切实发挥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和宣传引导的工作实效。 二、“两个抓手”创新学校食安教育 在全市率先编订《我身边的食品安全》校本教材并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将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引入教学课程,选定蓝湾科技、思健科技、安井等3家企业建立教育基地,通过发挥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强化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提升社会共治水平。 三、破解无证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在全市率先引导筹办幼儿园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纳入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在此基础上开展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按照“排查整治、确认项目、招标采购、集中验收、经费分担”的思路对辖区所有无证幼儿园实施整改提升工程。 四、点面结合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监管 在全市率先建立农村集体聚餐示范点8家,按照餐饮业管理和食品安全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启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并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提高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在此基础上开办4家幸福食堂,通过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为社区7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午餐,这一创新举措走在全省前列,切实提升了我区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获得多方好评。 五、建立快检室实施食安快检执法与服务 在辖区4个街道及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11家学校食堂建成食品快检实验室,并通过采购第三方服务方式运行1辆食品安全快检车,形成“固定+流动”的快检组合拳,在全市率先实现辖区快检全覆盖,风险防控阵地前移,进一步提高食安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靶向性。 六、建立“食安集中执法周”制度 在日常食品安全常规检查执法的基础上,每月确定一周为“食安集中执法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随机抽取检查对象,深入开展食安有效执法、严肃执法,进一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化解食品生产经营安全风险推动我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七、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 将辖区六类应纳入“一品一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部纳入追溯监管体系。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建立海沧万纬集中监管仓,落实“人物同防”,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批批检测、件件消毒”,做到“一口申报、一码通行、一网追溯”。截止8月2日,监管仓累计处置货物2616柜22216批次65052吨,开具检测、消毒证明2616份,发现拦截阳性货物28批次84.61吨。 (通讯员:肖静 魏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