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建全省商务发展稳中有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1-9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78.88亿元,同比增长12.1%,同比2019年增长 9.3%。1-9月,累计进出口13594.8亿元,同比增长33.7%、高于全国10.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912.1亿元,同比增长31.4%、高于全国8.7个百分点;进口5682.7亿元,同比增长37.0%、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居东部沿海主要省市第一,进出口、出口增速位居第二。1-9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92.4亿元,同比增长10.3%,比2019年同期增长31.5%,两年平均增长14.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9.5%,超序时进度4.5个百分点。 举办中美省州绿色低碳合作研讨会暨对接会 美国是福建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外资来源地、第四大投资目的地。为推动福建对美经贸合作稳定健康发展,第二十一届投洽会期间,中美省州绿色低碳合作研讨会暨对接会于9月8日在厦门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商务部、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活动以“加强中美省州合作、共同应对气变挑战”为主题,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白鹭厅设主会场,采取中英文同传,连线美国,以视频连线+直播的方式线下线上同步举行。福建、黑龙江、云南、山东、重庆、广东、四川、江西、天津等省市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俄亥俄州、华盛顿州、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等两国地方政府代表和工商界人士约260人线下或线上参与,线上视频直播观看近2000万人次。 一是突出广泛参与,线上参会人数破投洽会历史记录。除了中美众多省州、协会、企业直接参与外,活动还引起各界极大关注,现场视频直播观看人次近2000万(新浪469.3万、网易780.6万、搜狐248万、凤凰27.9万、云现场448.8万,累计1974.6万)。 二是突出交流研讨,达成新共识、新思路。活动围绕绿色低碳,邀请了有中国商务部、福建省政府,美国州长,以及中美企业代表参与交流研讨,达成了“绿色低碳将是中美合作新领域”的共识。双方企业找到新的合作领域,希望在绿色低碳领域寻求新的更多的合作机会。 三是突出省州合作,拓宽中美合作渠道。活动期间,中美省、州、市及相关商协会、企业及研究机构代表围绕“加强中美省州合作、共同应对气变挑战”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中美两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经验,展望中美在碳中和领域的创新合作机遇,为省州经贸合作机制开拓新路径,推动中美地方间贸易投资合作稳步发展。 四是突出绿色低碳,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活动以“加强中美省州合作、共同应对气变挑战”为主题,围绕中美能源转型、清洁技术、循环经济、能效管理、碳捕捉及利用等方面,以及中美有关省州在绿色低碳的政策导向、绿色产业布局等,展开研讨对接,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五是突出经贸主题,提升闽美投资贸易交流。依托中美省州经贸合作机制框架,加强闽美友城合作,用好投洽会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福建省与美国有关州之间的沟通渠道和联系机制,加强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等方面技术交流、成果分享,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业态等领域深化交流、扩大合作,推动闽美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绿色流通、绿色消费 一是积极创建“绿色商场”。以大型商场为创建主体,鼓励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和设备设施、完善供应链体系、开展绿色服务。到2022年,全省40%以上的大型商场初步达到创建要求,力争绿色商场三年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推进流通领域绿色包装。严格落实减塑限塑规定,做好绿色包装标准宣贯,倡导商场等单位推行绿色包装。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减量使用,鼓励电商企业参与快递包装循环利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并积极推广应用等。 三是支持冷链物流发展。支持商贸企业建设改造冷库等冷链设施,不断提高全省冷库容量,不断完善冷链基础设施,有效降低生鲜农产品损耗。 四是促进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回收,促进老旧汽车报废回收利用,支持汽车“以旧换新”。组织汽车生产企业(含新能源汽车)、流通企业开展“汽车下乡”促销活动。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等产品消费。 五是倡导绿色餐饮。制止餐饮浪费,鼓励“光盘”行动,大力推行适量点餐、超量提醒、剩菜打包等反对餐饮浪费举措。引导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半份菜,鼓励按需点餐、剩菜打包。 大力发展绿色贸易 一是落实绿色贸易发展方向。根据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货物目录、统计体系,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产品贸易,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扩大节能环保服务、环境服务等进口,支持节能减排关键原材料和核心技术进口,培育低碳贸易双循环企业和低碳大型骨干外贸企业,加大绿色低碳贸易主体支持培育力度。2020年,我省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222.7亿元,降低5.3%,新能源电池出口148.4亿元,增长73.7%。铁矿砂、铝矿砂、铜矿砂进口量分别增长54%、68.4%、25.4%;钢材进口增长464.7%。 二是打造绿色贸易发展平合。培育绿色低碳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工贸易产业园,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绿色发展,强化评价体系绿色发展导向。推进“绿色展会”标准化建设,推广绿色展馆、绿色搭建、绿色参展。用好进博会、广交会等重要展会平台,支持绿色低碳贸易主体参展。 三是执行绿色低贸易标准。支持企业参与出口产品低碳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支持认证机构加快拓展绿色低碳贸易认证服务。鼓励引导外贸企业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合理运用绿色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大力引进绿色投资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外资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外资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利用外资形势、企业经营情况等,围绕加强新开放领域招商、提升外资规模和质量等九个方面,制定印发《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若干措施》。印发《关于“十四五”期间外资研发中心核定办法的通知》,放宽外资研发中心资格条件、增加核定批次、简化核定流程,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在福建设立外资研发中心,引导外资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二是强化重点产业招商。推动我省企业与世界500强、行业龙头和台湾百大企业加强合作,促进我省绿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围绕“六四五”产业新体系,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今年1-9月,全省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76.6亿元,增长47.5%,占全省26.2%,占比较2020年全年提高7.9个百分点。 三是深耕重点国别。把握RCEP等机遇,强化引进日韩跨国公司投向我省绿色产业。今年1-9月,来自日本的实际到资10.81亿元、同比增长1767.02%,来自韩国的实际到资5959万元、同比增长154.55%。 四是加强绿色投资要素保障。发挥我省稳外资专班作用,省市县联动、多部门协同,保障项目落地。开展“送政策稳信心”专项行动,制作“一图读懂稳外资惠企政策”,通过深入重点企业宣讲、项目对接会、网上政策培训会等线上线下方式,为基层商务部门和外资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稳定企业投资和经营信心。 落实环保专项要求 一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积极配合做好加油站、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抓好油品升级市场供应保障和加油站双层罐改造等工作。全省范围内已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正常经营的加油站、油库已100%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全省加油站已100%完成油罐更新换代。将持续配合抓好相关工作。 二是推进开发区环境保护。深入落实国家和省两个“水十条”,积极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治理。全省97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其中44家沿海开发区)均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沿海开发区的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均已具备脱氮除磷工艺,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下一步将推动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建设“污水零直排区”,督促提升污水接管率和处理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