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来源:福建新消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28 10:14:18    分享到:

9月28日10:00,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是“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五场,也是福建省住建厅专场。福建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子君,介绍了福建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福建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金明,福建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明炫,福建省住建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苏友佺,并回答记者提问。

image

住建事业,既关乎经济发展大局,也和我们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民生性强、基础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住建系统深学笃行、真抓实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全方位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贡献。

十年来,突出宜居建设,坚持改善人民住房条件。

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房、棚改安置住房100多万套,为近300万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

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公积金实缴人数由2012年的277万增至2021年的467万,十年内接近翻番,缴存总额6357亿元,贷款总额3626亿元,均较2012年翻了4倍有余,有力保障缴存职工住房需求。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2.4万户,建成一批环境整洁、配套齐全、管理机制长效的宜居社区。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如期实现14万户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连续四年被住建部、财政部评为“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省份。

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确保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十年来,全省累计销售商品房约3.8亿平方米,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

十年来,突出绿色发展,坚持城乡建设低碳转型。

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接续开展“点线面”攻坚、宜居环境建设、九大工程补短板、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等一系列专项行动。

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7%,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

累计新改扩建城市道路1.1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实现零的突破。

全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4.06%,位居全国第三,实现园林城市全覆盖,其中厦门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另有国家园林城市19个。

所有设区市建成区87条黑臭水体业已消除,基本实现长制久清。

市县生活污水处理率由83.7%提高到97.8%,沿海六市一区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设区市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所有设市城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其中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86%、居全国第三。生活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前列,厦门持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全省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镇村水冲式公厕“四个全覆盖”,完成49万栋裸房整治,乡村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持续改革创新,推广新型组织和建造方式,建筑业产值日益壮大,2021年规模是2012年3.3倍,位居全国第7,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从2012年8.3%提升至2021年10.5%,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融合发展,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2.8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7500万平方米,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米。

推动碳达峰行动,在湄洲岛、长汀等地选择50个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建设项目开展碳达峰实施路径和减碳措施的探索,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

十年来,突出韧性成长,坚持推动城市系统安全运行。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探索推动住建部在闽开展的城市更新、城市体检、城市“双修”等20多项试点,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生长性不断增强。

全面排查全省937万栋房屋安全,建立房屋安全“一楼一档”,实现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

开展市政设施普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市政管网管线普查建档和智能化监测,有序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累计新建改造供水、雨水、污水、燃气管网6万公里,基本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城市生命线运行稳定。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厦门、福州完成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龙岩、南平、漳州成功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示范城市。构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基本消除城市易涝点。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建筑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其中,福州森林步道、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获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詹天佑奖”,此外,35项省内工程获国家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544项工程获“闽江杯”省优质工程奖。

十年来,突出智慧管理,坚持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大力推进数字城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体检、城市安全、社区管理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应用。

福州市列入全国首批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福州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入围2021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厦门市作为全国首批“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城市,构建形成数字城市智慧空间底板平台。

加大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及研发投入,推进BIM、5G、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应用,在全国住建系统率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管,全面实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数字化审查。

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省市两级工程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审批流程涉及的25个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审批时限压缩了一半以上,在住建部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我省连续3年走在全国前列,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增强。

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建立省、市、县三级城市管理架构,全省9个设区市配建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62个县市投用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开展人行道净化、道路平整度提升、“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等专项行动,发扬群众主体作用,推进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十年来,突出人文精神,坚持守护城乡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在城乡建设中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脉。

全省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0个,历史文化街区49条,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0个,传统村落1193个,历史建筑9258栋,各地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品牌积极踊跃、保护古厝意识深入人心、活化利用行动蔚然成风。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注重保护大树老树和景观风貌,全省公布认定城市古树名木6004株,基本建立分级保护、定期普查、建档挂牌以及日常巡查等保护管理机制,古树焕发新的生机。

在全国首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开展“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吸引100多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为280多个村庄提供陪护式服务,覆盖全省80%以上县,培育出厦门青礁院前社、平潭北港村、泰宁际溪村等一批样板村,助力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

加强公共环境适老化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努力让残疾人和老年人“出得了家,下得了楼”;我们实施“公园绿地+”,打造了7000公里的“福道”,建设了1353个“口袋公园”,全省公园绿地面积由1.3万公顷增加到3万公顷,公园绿地成为全民健身新载体,拓展了群众休闲生活空间。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成就非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定信心决心,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