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5年、2027年两个阶段目标,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打造体系化竞争新优势。制造业是强国之本和兴国重器,国家兴盛离不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转型新机遇,需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数字经济”应运而生。面对这一轮“数字浪潮”,传统制造业企业纷纷投身数字化转型,力求提升企业数字化程度,以抓住“数字红利”。不难看见,智能工厂、无人车间、工业互联网等新兴工业场景的涌现让传统制造业更上一个台阶。 除了科技变革给制造业带来红利,我国也不断推出诸多政策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文提到的《意见》就有助于制造业全面准确把握产业技术现状,有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实施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 实际上,早在2015年5月,国务院就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并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制造业推动消费增长 为数字经济添砖加瓦 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31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这也是这一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回升,说明当前制造业有望成为消费增长新动能,同时通过制造业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从而推动消费增长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 实际上,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制造业投入到转型升级的队伍中,为数字经济添砖加瓦。例如在南京,中国电信依托5G定制网,携手中兴通讯打造了南京滨江5G全连接工厂,通过5G+工业互联网赋能多种5G设备如AAU宏站、小型基站的生产全流程,每分钟可产出5台5G基站,发往世界各地。 值得一提的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激活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座智能工厂拔地而起、越来越多机器人提高效率、大数据赋能让运行更平稳…… 加大科研力度 加快产品结构升级 如今,国内家电市场已进入成熟期,行业存量化竞争十分激烈,但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打开新的市场增量,因此加大科研力度十分有必要。 首先,加大高校数智化人才培养。高校在各专业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加大设置数智化技术专业,还要考虑制造业相关专业中设置数智化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要加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管理团队建设。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离不开强化的管理团队,数智化管理团队必然是创新型团队,团队人才不仅需要不同专业中最强的人才,还需吸纳外部的一些人才加入,以此来提高团队整体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