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事通”是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创新打造的“互联网+市场监管+服务”的综合赋能平台,为企业提供合规经营指引、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等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涵盖17个大类572项技术服务。目前平台已吸引超4000家企业入驻,累计服务企业1.2万家次,成功解决各类咨询与问题1.8万个。 为全面展现平台服务成效,福建省市场监管局联合中国网海峡频道推出“市事通八闽赋能新发展”主题文章,聚焦食品、服装纺织、新能源、电子信息、陶瓷、竹产业六大领域,通过一线实践案例深入解析平台资源对接与服务赋能机制,切实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为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技术迭代迅猛、专利布局复杂、质量门槛不断提高......在福建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不少企业遭遇了“快速发展中的烦恼”:研发成果如何快速获得保护?专利布局如何避开侵权风险?实验室设备又该如何精准选型?这些关乎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急难愁盼,如今正通过福建“市事通”服务平台,迎来“企业点单、平台派单、专家接单”的精准回应,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对接帮扶,让企业需求有回响 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困扰往往具体而迫切。宁德时代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曾在专利申请上遇到难题:“我们的技术人员擅长搞研发,但在撰写专利方面却经验不足,申请文件总是达不到要求。”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时公司正推进永磁高功率密度驱动系统研发,急需完善专利布局,却在权利要求书撰写、侵权风险分析上屡屡碰壁。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企业在福建“市事通”平台的“需求发布”板块提交了诉求。“没想到平台很快就将需求推送至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该负责人说,没过多久,宁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家带着方案上门服务,不仅指出了专利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较小”等具体问题,还手把手指导技术人员调整撰写思路。 这种“企业点单、平台派单、专家接单”的模式,源于“市事通”平台构建的“企业需求提交——平台智能分拣——专家精准对接——全程跟踪反馈”闭环机制。据宁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帮扶专家介绍,平台配备了专业运营团队,企业提交专利相关需求后,后台智能超管将进行审核并推送至对应的技术机构。机构再根据需求内容,匹配相关领域专家,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 功能落地,把服务送到关键处 在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调试氨分解制氢设备。“为了促进‘氨—氢’能源进一步发展,氨分解制氢技术与氨氢燃料技术的研发与保护尤为重要。但普通的专利申请,审查周期长达2至3年,甚至更长。”研发产生的技术成果如何快速地获得保护,是企业遇到的大问题。公司研发负责人表示,等两三年专利批下来,技术可能都迭代了。 为帮助企业缩短专利审查周期,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帮扶专家向企业推介了“市事通”平台“知识产权”板块的专利预审业务,指导企业提交相关材料进行申请主体备案、在预审渠道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并跟踪预审服务与实质审查进展情况,使首件专利申请在2个月内获得专利授权。“现在我们有11件专利通过预审渠道申请,8件已经授权,研发投入更有底气了。”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则尝到了“技术帮扶”的甜头。在氢燃料电池测试设备研发中,该公司曾因测试精度偏差、设备稳定性不足等问题犯难。“市事通”平台对接福建省质检院专家团队上门服务,深入研究企业现有测试设备技术瓶颈,不仅详细指导优化传感器精度和测试算法,还帮着搭建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体系,制定严格质量标准与检验流程。 资源整合,助力新能源产业能级跃升 单个企业的难题解决,是一个产业升级的开端。在“市事通”平台的推动下,技术专家资源不断下沉至生产一线。“以前企业各扫门前雪,现在通过平台能共享资源、共解难题。”平台运营人员介绍,针对新能源产业特点,平台还开展精准测量服务,确定产品性能关键指标,为研发技术路线提供可靠的计量支撑;派出科技特派员团队,联合企业起草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生产效率、研发质量和创新能力的跨越提升;面向测量技术、实验室管理、一线操作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强化企业标准制修订与中试评估能力。 让政企对接从“企业找服务”变为“服务追企业”。随着福建“市事通”平台服务不断深化,将助力越来越多的福建新能源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赛道上轻装上阵,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