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试运行全市首条山区无人机物流航线—— 快递特产“打飞的”进出“空心村” “在那里,在那里。”16日,在闽清县雄江镇梅洋村,村民谢积居仰头指着半空中的一个小黑点,开心地说。不一会儿,一架无人机带着快递箱由远及近、慢慢着陆。 一架无人机、一个快递箱,连起的是深山与外界的情感与物资纽带。为打通山区“空心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闽清县积极探索“党建+低空物流”新模式,16日起在雄江镇试运行全市首条山区无人机物流航线,让数字红利“飞入”乡村角落,温暖留守老人。
低空开路 打通服务末梢 梅洋村地处半山,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多是老年人,是典型的“空心村”。因配送成本高,快递通常只送到乡镇,老人们不得不搭乘定时班车,辗转奔波取件。 如何让老年村民更方便地购买各类生活物资?近年来,闽清探索了客货邮融合等方式,让快递搭便车,打通快递进村新通道。如今,低空经济为山区公共服务开辟了新思路。 漫步在雄江镇橄榄湖畔,崭新的栏杆间,一个白色的“H”形地标格外显眼,一台大型无人机停在这里。飞手熟练地拨动摇杆,无人机腾空而起,驶向目的地。 “首条低空航线从雄江镇区通向梅洋村,正常车程近20分钟,无人机飞一趟只需3分钟。”雄江镇镇长陈学玲说,雄江镇周边有不少“空心村”,对岸的尚坑村、马池村甚至未通公路,进出靠每天一班的轮渡。未来,借助无人机,快递物资可随时随地送往各乡村。 在应急保障方面,低空航线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低空物流不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若发生地质灾害等紧急情况,我们也可以借无人机将救援物资和药品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争取宝贵时间。”陈学玲说。 党建引领 服务更有温度 橄榄湖畔,无人机轰鸣着起飞。“那边刚起飞,我手机上就收到通知了。”谢积居说,几分钟后,他就收到女儿寄给他的捶背器。 对谢积居而言,过去,网购的便利他并没有享受到太多:买降压药,给住在城里的孩子寄点土鸡蛋,都得等有车进村时让人帮忙把自己捎到镇上,若是碰上刮风下雨,陡峭的山路让他不敢出门,“大家都是一周拿一次快递,很不方便”。 低空物流引进村,党建服务也沉到底。连日来,党员志愿者成立暖心服务队,一方面主动收集村民的生活物资、农资农具需求,精准对接物流调度;另一方面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下单,让便民服务触达每个角落。 “依托现有平台,我们也将低空物流与闽清数字党建服务中心有机融合。”陈学玲说,村民可以由子女远程帮办或党员志愿者代办,在平台上提交物流需求,平台也可实时显示无人机位置与配送进度。 “以前进货不方便,现在有了低空物流,缺啥当天就能补,我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在村里开便利店的老葛笑得合不拢嘴,“买了重物,党员志愿者也会送上门,这样的服务,我放心。” 首条航线 奠基未来网络 从雄江到梅洋,航线虽短,意义却深远。“山区的条件与城区不同,信号弱,风力大,对无人机飞行挑战很大。”中国电信闽清分公司总经理张锟说,航线测试期间,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为后续优化飞行路线、扩展航线提供了宝贵经验。 据悉,闽清将优先在雄江、梅溪、三溪等“空心村”集中区域建设4个标准化起降点,并在17个“空心村”设置临时起降点,构建“10分钟飞行服务圈”。同时,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实现全天候应急保障。 物流的成本,由谁来承担?“就折旧、电量等设备成本来看,低空航线运转的成本并不高。”张锟表示,针对村民的快递包裹进村、医疗急救物资、生活必需品等,无人机物流服务将坚持公益服务原则,不为村民增加额外负担。 放下了村民的快递,无人机也携带着一批新鲜的山货返航。它们将送往镇区的食堂,成为游客餐桌上纯正的乡村味道。 “带着快递来,带着特产走,让航线收益最大化。”陈学玲说,脐橙是梅洋的特产。成熟季,无人机能快速将橙子从田间地头运送到镇区售卖,不仅减少了运输时间、最大限度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也降低了损耗,让农民的收入更有保障。 依托低空物流通道,村民们也可让更多土特产走出大山。未来,雄江将在试点乡镇开设电商运营、直播带货、产品包装等“党建+电商”培训班,帮助村民掌握线上销售技能,破解农产品出村难问题,助力村民增收。(福州日报 记者 阮冠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