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的潘氏观赏鱼养殖基地,工人们正熟练地将金鱼打包,通过快递发给外地的客户。国家电网福建电力(闽侯红色榕光)“双满意”共产党员服务队来到基地向负责人潘国诚了解用电需求,检查基地供用电设施,确保养殖生产可靠用电。 “金鱼娇贵,在运输过程中,袋内必须注入充足的氧气。制氧机等设备的运转离不开电。你们上门来检查,我就放心了。”潘国诚说。他的养殖基地年产高端金鱼近百万尾,产值超过3000万元。 闽侯县金鱼养殖历史悠久,有43家养殖场,养殖面积1250亩。养殖场主要分布在荆溪、小箬等乡镇。2024年,闽侯县产各类金鱼近1500万尾,产值近4亿元,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的20多个国家。 闽侯金鱼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养殖技术的创新。近年来,金鱼养殖户采用“三段法”金鱼精养模式和智能鱼缸来发展养殖,将金鱼的成活率从不到70%提升至90%,进一步缩短金鱼的上市期。 “我的养殖场实施了改造升级。同样的占地面积,养殖水体面积增加了30%,过滤效率提升50%,产量大幅提升。新技术应用后,我们对电力的要求就更高了。”闽侯县关中村春园鲤生态养殖场负责人张文春说。 张文春介绍,金鱼鱼苗对温度非常敏感,需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2至25摄氏度之间,冬季靠电加热设备升温,夏季则通过工业空调降温。温控器、循环水泵等设备的用电稳定性,直接影响鱼苗成活率。此外,水质循环系统也是确保金鱼品质的关键设备。“我们给每个养殖小池配备了2台过滤水泵,通过电力驱动实现水体实时过滤、杀菌,确保水质透明度与酸碱度达标。”张文春说,高密度养殖对增氧设备的依赖度更高,需要增氧设备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一旦电力供应中断,会导致金鱼缺氧窒息。自动化投喂机、水质监测仪等设备的普及提升了金鱼养殖的电气化水平,用电可靠性变得更加重要。 针对金鱼养殖的用电需求,国网闽侯县供电公司推出“党员+台区经理”网格化服务模式,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摸排梳理各养殖场产业规模、用电情况、地理位置等,制订上门服务计划,实行定点服务、跟踪服务、延伸服务。供电员工不定期到金鱼养殖基地检查投饵、增氧、自备发电机等电气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排除养殖基地用电安全隐患。 为满足金鱼产业规模化发展用电需求,国网闽侯县供电公司将金鱼养殖区用电纳入乡村电气化建设重点项目,持续加大电网改造力度。2024年以来,该公司在古城村、关中村和小箬乡新增变压器10台,改造低压线路13.8千米,更换低压线路38.3千米。“电足了,机器24小时满负荷运转都没问题。”张文春说。 如今,闽侯金鱼产业不仅实现养殖规模扩大,更开拓出“养殖到销售”的全链条发展路径。 “村里有搞养殖的,有做直播的,金鱼养殖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这都离不开可靠电力保障。”关中村党支部书记苏友俊说。近年来,关中村设立荆溪电商直播交流基地,发展“金鱼+品牌+电商”模式,以关中村为中心,闽侯县关源片区发展起近百家从事金鱼产业的电商户。村里通过直播卖金鱼的村民有十几户,月收入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这些色彩斑斓的金鱼,正在游向更广阔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