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10时,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今天邀请到:省委金融办室务会议召集人、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薛鹤峰先生,他将向大家介绍福建省“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委金融办室务会议成员、副主任吴志勇先生,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民先生,福建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惠玲女士,福建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翁国斌先生。 首先,薛鹤峰先生介绍了有关情况。 “十四五”期间,全省金融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动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各项金融工作,加强地方金融系统党的建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抓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全方位推进全省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坚持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金融体系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金融业总量上有突破。“十四五”以来,全省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超4万亿元并屡创新高,较整个“十三五”期间增量增长34.16%。全省金融业税收收入连续四年占全省税收收入超10%。至2025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总资产超15万亿元,达到15.33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6.68%;保险业总资产5709.6亿元,年均增速11.22%。至6月末,全省证券公司净资本达599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5.25%。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连续突破6万亿、7万亿、8万亿元,预计将于今年内分别突破9万亿元。 二是金融资源集聚上有突破。持续推进“引金入闽”工程,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主力军和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涉及国家战略和薄弱领域的支持更加有力,全国性股份制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更加丰富,中小金融机构开展特色化经营取得实效。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1793家,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法人机构发展上有突破。国有金融资本持续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资产突破14万亿元,居全国前列。省金投公司顺利组建,填补了福建省省级国有金融投资平台的空白。兴业银行国际化、多元化经营迈出新步伐,设立伦敦代表处,并成为首家获批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份制银行。全省农信系统数字化转型加快。兴业证券设立新加坡子公司。华福证券推进股份制改造,顺利完成增资扩股。省融资担保公司成为福建省首家AAA评级、规模最大的融资担保机构。 五年来,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呈现三个“优化”。 一是信贷服务在结构、客群、价格上进一步优化。“十四五”以来,全省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5.7%、35.44%。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总量、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对接成功率位居全国前列。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全省累计走访企业441.48万户,基本实现活跃经营主体全覆盖。2024年企业贷款利率较2020年大幅下降114个基点,连续四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资本市场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十四五”以来,全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1.9万亿元,累计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0家,其中新增境内上市公司31家,累计实现股权融资1739.54亿元。全省共新增发债融资3.06万亿元。落地了全国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全国首单农贸市场公募REITs、首批科创票据、首单AA+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债等创新产品。 三是政策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财政+金融”持续发力,有效撬动金融资源服务实体。“十四五”期间,先后推出乡村振兴贷、民营中小微企业提质争效专项资金贷款、技改贷、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等政策性优惠贷款,为实体经济提供低息资金来源。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显著增强,2024年末放大倍数达5.28倍,较“十三五”末增长123.8%。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省级政府投资母基金,为耐心资本和优质企业接续赋能。 五年来,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一是着力提升普惠金融触达末梢的能力。以宁德、龙岩两大国家级试验区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具有山海特色的福建省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12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2025年9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1倍。 二是着力提升绿色生态转化为金融价值的能力。深化三明、南平的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林票制、“福林贷”等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打造出“寓义于利、由绿到金”的“福建样板”。2025年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1.3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4.42倍。 三是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自贸区创新开放的能力。福建自贸区在简化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推进资本项目结汇改革等方面陆续推出金融创新举措68项,其中全国首创29项,成为福建省对接“一带一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金融前沿阵地。 四是着力提升两岸金融融合发展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推动近90%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对台综合金融服务,已累计服务台胞台企客户超过23万户。在闽具有台资背景金融机构、金融企业达27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推广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累计授信近634亿元。推动福建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台资板”,展示挂牌台资企业累计达5617家,帮助台资企业实现融资24.14亿元。 五年来,坚持做到金融监管“长牙带刺”,全面强化监管能力。 一是强化金融“五大监管”。中央驻闽金融管理部门强化机构监管,抓实行为监管,优化功能监管,坚持穿透式监管,落实持续监管,督促金融机构合规经营,增强市场内生稳定。根据央行评级,福建省已连续5年无高风险机构。 二是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制定出台《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制度,提升地方金融监管法治化水平。按照“减量提质”的思路开展地方金融组织专项规范整治,累计清退超500家不合规机构。 三是强化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加强央地协同,建立健全金融消保协调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稳步构建覆盖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的金融纠纷调解格局。 五年来,坚持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永恒主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是坚决防控重点领域风险。按照“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求,稳妥有序开展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成效,通过破产重整、流动性支持、政府性基金纾困等方式,“一企一策”有效处置了部分上市公司风险。 二是信贷风险保持低位。全省不良贷款率连续多年保持低位,截至2025年9月末,福建省不良贷款率1.1%,“十四五”期间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三是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有效打击。保持对非法金融活动高压态势,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防非打非工作机制落地,非法集资和“职业背债人”乱象得到专项整治。 下一步,福建将科学谋划“十五五”金融强省规划,始终牢牢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进一步抓好地方金融系统党的建设,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