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增强特殊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筑牢农村地区特殊食品安全防线,切实保障老年人、婴幼儿等特定群体健康权益,近日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农村地区为重点,组织对辖区特殊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抽查考核工作。 前期,集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监管人员及农村地区食品企业的食安总监、食安员等共36人,开展特殊食品检查员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深入解读特殊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以及常见的风险点和防控措施,现场为参训人员答疑解惑,提升特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能力。考核期间,该局面向辖区内特殊食品经营主体,重点考察其对特殊食品专区专柜、警示标语、进货查验、储存管理等要求的掌握情况,帮助其发现目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快速查缺补漏,进一步提升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截至目前,集美区市场监管局已完成对辖区农村地区208家经营主体的抽查考核。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加强监管与科普宣传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农村特殊食品消费环境。 【特殊食品科普小课堂】 为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特殊食品,特别提示消费者关注以下几点核心知识: 1.认识特殊食品: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适用于特定人群。它们有严格的注册或备案要求,购买时一定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蓝帽子”标志(保健食品)和注册号(如“国食注字TY”即特殊用途配方食品,“国食注字YP”即婴幼儿配方食品等)。 2.区分“食”与“药”:特殊食品本质上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任何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食品都属违规宣传,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3.读懂标签说明书:仔细查看标签中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用量、营养成分表及注意事项等信息,确保产品符合自身需求,并严格按照说明食用。 4.选择正规渠道:请到具备合法资质的商场、超市、专卖店等经营单位购买,并保留好购物凭证。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如无证摊贩、不明来源的网店等购买。(通讯员:谢雅萌)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