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纵深推进“双碳”目标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福建等16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政策出台后,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迅速响应,统筹指导,精心筹备,11月15日,福建省绿色外债试点业务正式启动。试点首日迎来“开门红”:辖内8家银行与8家绿色企业精准对接,完成外债登记近900万美元,资金将定向投入船舶更新改造、光伏产业建设、生态染整、绿色材料采购、节能清洁生产等领域,这标志着福建在运用跨境融资工具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 “扩额度+提效率”,有效破解融资难题 作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以金融创新赋能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本次绿色外债试点从额度扩容与流程简化双向发力,有效破解绿色企业融资难、效率低痛点。一方面,将绿色外债类别风险因子下调至0.5,大幅降低企业跨境融资额度占用,助力企业撬动更多境外资金投入绿色项目。另一方面,外债登记、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流程实现银行“一站式”办理,企业从提交申请到业务办结仅需数小时,显著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福建省分局提前布局,从“制度先行”到“服务跟进”,积极推动试点政策惠及更多经营主体。坚持制度先行,制定《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绿色外债试点业务指引(试行)》,指导银行完善内控制度、健全绿色电子系统,保障试点业务合规高效推进。聚焦政策宣介,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多轮银企政策宣讲与业务辅导,扩大经营主体知悉范围。精准对接需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市场需求调查,指导银行持续对接相关企业,为试点业务尽快落地做好前期准备。 “补缺口+促转型”,精准滴灌绿色项目 案例1 某新能源科技企业负责人对试点政策深有感触:“新政直击痛点,让集团内部跨境资金调配成本与阻力大减,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为企业境内绿色项目运营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是精准务实的政策创新”。 案例2 某浆纸企业投建的年产39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福建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与绿色外债试点政策导向高度匹配。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绿色外债试点帮助企业及时填补了项目资金缺口、缓解财务压力,让企业能够统筹更多资金用于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项目从“规模建设”向“绿色提质”跨越。 案例3 某船务公司近年来聚焦船舶结构优化升级,计划通过更新改造降低船舶能耗与排放。在得知福建启动绿色外债试点后,企业迅速与境外联属企业达成借款协议,资金专项用于船舶更新改造。公司总经理表示,绿色外债试点政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境融资渠道,为公司的技术革新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也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同频共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工具。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将持续推动试点政策提质增效:一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政策宣传,引导企业用好、用足试点政策;另一方面,指导银行积极发挥跨境金融的专业优势,助力更多优质企业通过绿色外债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构建全流程风险监测体系,确保资金合规用于绿色领域,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助力福建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更强跨境金融动能。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