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期间,福建金融监管局立足实际,推动农险经营主体围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主线,构建财政补贴险种和商业险种优势互补的产品体系,不断探索农业保险助力福建乡村振兴新路径。 政策先导,优化农业保险营商环境 会同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不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支持下,福建省多部门协同优化省级财政补贴险种政策,出台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奖补政策,将规模特色农业保险纳入省级财政补贴、特色农产品保险纳入财政补贴以奖代补试点范围,并印发加快推进农田设施保险工作相关文件,进一步改善政策性农险业务发展环境;同时,在农业主管部门牵头下规范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工作,保证适格主体承保政策性农业保险。截至2025年9月末,“十四五”期间,农业保险累计为1339.6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78万亿元,支付赔款38.24亿元,分别较“十三五”期间增长25.7%和23.7%。 扩面提标,推进农业保险保障升级 单位保额持续提高,“十四五”期间,水稻制种保险亩均保额提升1.66倍,承保面积由19.5万亩扩增至56.16万亩,为我省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提供较充足的保险保障,护航福建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省。完全成本持续拓面,加大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扩面力度,截至2025年9月末,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承保水稻占水稻种植保险承保面的78.4%;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承保玉米占玉米种植保险承保面的84.5%。综合保险持续创新,创新“气候+价格”“养殖成本+收益”综合保险,保障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导致的减产风险,同时保障范围延伸至上市期价格下跌风险,解决农户“怕减产更怕跌价”的痛点。 太平洋财险三明中心支公司为水稻制种提供保险保障 根植地方,推动农业保险创新发展 支持保险机构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围绕特色产业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创新推动“一县一品”特色农产品保险,配套农产品价格、指数类保险和商业性补充保险,切实满足农户不断提升的风险保障需求。创新试点碳汇损失保险,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项目在福建龙岩试点落地,为福建省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险助力。创新试点内陆水产养殖指数保险、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等,水产养殖保险总规模持续位居全国渔业互保系统首位。“十四五”期间,辖区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额占农业保险总保额的65.9%,支付赔款占农业保险赔款总额的35.4%,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支农惠农作用日渐凸显。 平安产险水蜜桃指数保险落地宁德 林业碳汇指数保险项目在福建龙岩试点落地 科技赋能,保障农业保险精准服务 配合中国银保信农业保险承保线上化系统建设,实现农业保险承保线上化,有效保障农户知情权,提升农业保险数据规范性与准确性。鼓励保险机构在承保、理赔、风险预测等环节引入高新科技,如运用“无人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PP等技术,在GPS定位及航拍的基础上,勾画种植区域、养殖场的平面图,估测面积,提升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精准性。支持保险机构与气象等部门协作,充分运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在冰雹、暴雨、寒潮等极端天气来临前,提前向投保农户做好预报,并配合提出防灾建议、做好防护工作,有效降低农户损失风险。 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用无人机查勘水稻受灾情况 下一步,福建金融监管局将锚定“十五五”规划目标,推动保险机构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精准对接农业生产风险保障需求,夯实保防救赔一体化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