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是民生保障的底线工程与核心议题。为进一步规范不合格食品处置流程、提升监管质效,漳州市南靖县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行“1350”工作机制,通过强组织、优台账、控进度、抓长效,构建起全流程、闭环式监管体系,切实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强组织:建体系、破壁垒,夯实机制运行根基 第一时间成立“1350”工作专班,打破部门职能壁垒,明确“办案单位案件处置+业务股室核查整改+食安应急股跟踪”的三级分工模式,实现“每个环节有专人对接、每项任务有闭环落实”。同时,通过全员专题培训、流程解读会等形式,系统讲解机制核心要求、操作要点及时间节点,全面消除执行“盲区”,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流程、高效推进工作。
二、优台账:提精度、强支撑,推动监管精准化转型 创新建立“一案一台账”制度,精准记录案件处置进度、派单、立案、整改、办结等关键时间节点及责任人信息,搭建动态更新的机制落实台账,实现案件全流程可视化跟踪,为快速定位处置堵点、后续精细化管理与复盘总结提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升级“1350”工作台账,新增“风险分级管理”模块,按风险程度将案件划分为“高、中、低”三级,优先调配资源处置高风险案件(累计标注高风险案件3批次),实现监管资源精准投放。 三、控进度:守底线、严标准,确保处置规范高效 严格按照“1350”机制标准推进不合格食品处置,对每一起案件的流程、时限全程把控。自机制全面推行以来,共规范处置不合格食品17批次,其中3批次按期办结、2批次因案情复杂经审批后依规延期处置、12批次稳步推进,未出现1起超期未启动或未处置案件,处置及时率、合规率均达100%,切实做到“问题不遗漏、处置不拖延”。 四、抓长效:重宣教、促转型,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 结合日常检查与“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深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普及“1350”机制要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键条款,累计发放资料400余份、开展讲座2场次,覆盖企业人员200余人次。通过常态化宣教引导,推动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防控”,从源头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