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银保合作 银行电话销售保险也有犹豫期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佚名人气:244次 发布时间:2008-05-07 00:00:00    分享到:
近日,银行保险公司合作,利用信用卡信息进行保险产品电话营销的方式不断遭到投诉。深圳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深圳没有针对寿险产品电销的地方性规范文件,近期保监会将会出台文件对保险电销进行详细规范。

  银行提供信息并不违法

  日前,市民龚先生向本报投诉称,自从他办理了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之后,经常接到以中信银行的名义推销保险的电话,他怀疑“中信银行随便把信用卡用户资料泄露给保险公司”。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部相关负责人潘小姐解释,该行有一个信用卡保险服务中心,向客户提供意外险等信用卡增值产品和服务,并通过专线电话邀请客户参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利用信用卡信息推销保险产品的不止中信银行一家,不少银行跟保险公司有合作,通过银行的渠道推销保险产品。不过银行提供的所谓保险优惠服务,客户明显不领情,记者发现在网上,“觉得受到骚扰”、“感觉银行出卖客户信息”等投诉很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险业人士表示,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有电话营销这一方式,其中不乏代理中介通过银行、刷卡机构等渠道购买客户信息。个人信息被转让,让很多人心中不安,这样的行为是否合法?深圳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没有出台信息保护法,这一块存在空白,银行和保险公司并没有违法。

  电销保险信息不对称

  据了解,电话销售保险一般是由银行信用卡中心保险营销人员直接打电话给用户,如持卡人同意购买所推产品并同意在信用卡中扣取保费,银行就会直接扣款,其后才会将保险合同快递给客户签字确认。除了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更多人是对仅凭录音扣款的方式表示质疑。

  深圳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寿险电销模式是根据录音来扣款,不过电销的保险产品同样也有犹豫期,在犹豫期内客户可以要求退费。类似投诉也已经引起一些保险公司的注意,目前有保险公司的电话营销需要配合书面确认,在先后得到客户的录音和书面确认后才会扣款。

  曾经遭遇过电话推销保险的王小姐认为,电销保险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普通消费者很难看懂保险合同,很多条款在代理人面对面解释下才能弄懂,保险责任和权益条款还有关键的理赔条款细节,电话销售中未必能完全解释清楚。也有业内人士分析,保险推销员素质参差不齐,为完成销售任务,一些推销员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夸大效用,曲解条款,私传客户信息。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推销员自己对保险都是一知半解。

  车险电销相对规范

  相对遭投诉最多的寿险而言,车险的电话营销就比较规范,保监会去年发布了相关文件,对车险的电话营销做出了详细规范。“针对寿险产品电话影响的规范文件目前还在制定当中。”深圳保监局寿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没地方性的规范文件对寿险产品电销进行规范,基本不存在门槛,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电话营销,不过为了防范风险,按照保监会的规定,推销员必须获得保险代理人资格正书,代理进行推销的中介也必须获得保险公司的授权。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保监会正在讨论出台对寿险电销的规范文件,他透露,保监会已经拿出讨论稿,前不久还到深圳进行调研,相信详细的规范文件即将出台,制定保险业电话营销标准,对电话销售保险产品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行业视点

  电话营销成本低效率也低

  据业内人士介绍,相对于传统的代理营销,电话营销具有成本优势。在目前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代理人流失严重的情况下,电话营销渠道可以减少对传统销售渠道的依赖,所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发展这一方式。但目前的电话营销未被人们接受,更多人对电话推销的感觉是“烦不胜烦”,跟银行合作获取个人信息的方式也让持卡者产生不信任心理。“如果盲目发展电话营销,最终可能会毁了这个渠道。”一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认为,在大力发展电话营销之前,必须做好规范和管理。

  一些业务员对电话营销的方式也抱有不同态度,据了解,跟面对面的方式相比,电话营销的成功率很低,一般在5%-10%之间。此外,电话营销只适合大众化的保险产品,比如意外、医疗等险种。“每个客户的家庭背景、职业不一样,需要也不一样。”太平人寿深圳分公司的高级主管刘文章表示,他的团队很少采用电话营销,一方面成功率很低,另一方面,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给客户提供适合的服务。

  >>专家提醒

  犹豫期退保最多收10元

  业内人士介绍,按照保险监管机构的规定,当投保人收到保单之日起10日内,可以无条件地要求保险公司退还保费,保险公司除收取最多10元的成本费以外,不得扣除任何费用。过了犹豫期以后退保,保险公司通常要扣除较多的手续费。有部分保险公司考虑到电话营销是新兴的销售方式,将犹豫期延长至20天。此外,在电话营销保险中,往往是通过银行划账的方式收取保费,有可能保单还在犹豫期内,消费者的钱就从信用卡、借记卡或存折账户中划走。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消费者在提出退保时只要向保险公司说明,保险公司都有义务通知银行退回划走的保费。

责任编辑:陈祺曌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