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轮流转,“资本市场一走弱、保险消费就趋热”的市场惯性再次出现。
一方面,保险公司也正在借股市低迷时期加大保险营销力度;另一方面,震荡起伏的“猴市”行情,使得投资者资产配置从“哑铃型”向“不倒翁型”转换。
全行业保费增长
来自太平洋寿险北京分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其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0.5%,其中新保单保费同比增长80.4%。到6月12日,太平洋寿险北京分公司的银行保险已提前202天完成全年的业务指标。“新增保费的数字很重要,这说明保险的新增消费购买力。” 太平洋寿险人士强调。
太平洋寿险北京分公司是今年保险公司的一个缩影。今年1~5月,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为3498.85亿元,与2007年 2143.05亿元同比增长63.3%。北京市场上,今年1~5月份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约36%,其中银行保险同比增长86%。
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与财产险、健康险、养老保险业务相比,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较快,其中又以银行保险为驱动,今年每个月银行保险同比增长速度都不断攀升,这与资本市场一走弱、保险消费就趋热的一贯规律相符。
“每一次资本市场的波动都给投资者上了一堂投资风险的课。” 有十多年保险销售经验的太平洋寿险公司营销部经理刘爱雪认为:“客户开始重新认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除了投资收益,本金的安全对于理财规划也是重要的环节。”
所谓资产配置就是把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面。中国平安(601318.SH)专业理财培训讲师黄宁江说:“市场震荡起伏,‘猴性’十足,使很多居民认识到要把资产配置从‘哑铃型’向‘不倒翁型’调整。”在“不倒翁”型的资产配置中,保险的安全性、保本性、专家理财及长期性、稳定收益性的特点就显现出来。
黄宁江认为:“本金安全和战胜通胀在理财规划中是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好的理财规划切忌‘哑铃型’,因为资产配置集中在‘哑铃型’两端,上不利于本金安全,下不利于战胜通胀。合理的资产配置应该是‘不倒翁型’,其中间段的分红保险、万能保险有保本和分配投资红利的功能,既保本,其红利分配也有助于战胜CPI的增长。而投资连结保险的功能主要是可以在多个投连账户中转换,市场好时转到高风险、高收益账户,市场疲弱时转到安全的固定收益型账户。”
保障型产品追加明显
CPI持续攀升、股市不断波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投资工具和理财市场也进行了新一轮“洗牌”。
“以前大家买保险都是与买股票、买基金进行比较,而现在这种不同投资产品之间的投资收益比较越来越少,大家从追求资金的快速增长慢慢转到关注以保值增值、稳健增长为核心的长期理财目标的实现。”刘爱雪说。
“最近意外险和终身寿险的追加保额情况很多。这说明地震等天灾使人们更重视个人生命财产和家庭保障的重要性。很多人提高了自己的寿险保额,以此为家庭成员更多一种保障和承诺。还有就是短期意外险的卡式保单非常畅销。” 刘爱雪说。
保险公司也正在借股市低迷时期加大保险营销力度。如成立不久的阳光人寿推出了一系列一年期的纯保障型消费类保险产品。阳光人寿副总裁潘宏源表示,这类产品针对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社会新鲜人”以及创业阶段的“家庭顶梁柱”这两个客户群。
特别红利助涨消费
6月份中国平安宣布,2007年分红险账户的总可分配盈余达到51.38亿元,同比2006年增长超过220%,其中有13.53亿元用于分配特别红利。太平洋人寿也宣布除了正常年度红利分配外,向分红保单客户分配总额达16.6亿元的特别红利。
黄宁江指出,去年客户的保单红利分配最高达到年利率8.25%。与今年投资股市资金大幅缩水以及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的情况相比,这一数据无疑使分红保险有了优势。
分红保险当初是为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风险的变化而产生的。相比较非分红保险,分红保险除具有保险保障功能外,每年可分享盈余分配,可抵御通货膨胀及利率的波动;红利既可选择抵交保费或者购买交清增额,也可选择复利方式累积生息。
虽然平安和太平洋的大规模红利发放引起市场侧目,但恒安标准人寿相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分红保险产品如果能有较高的红利收益,对投保人来说是锦上添花。但是,作为保险,传统分红险的本质首先是资金安全和保障功能;其次才是投资收益。
恒安标准人寿相关人士认为:“应对CPI攀升、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为子女教育、养老保障等长期财务规划目标做好准备并选择相应的保险产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