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车祸伤者被定为死亡 被拉到殡仪馆冷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云南信息报 成都商报供稿 作者:人气:833次 发布时间:2010-01-11 00:00:00    分享到:

事发四川内江,发现后急救无效死亡;卫生局官员称可能是途中“被颠簸而导致活过来”
     
    核心提示
    
     8日14时许,四川内江市凌家至富隆方向发生一起车祸,一对父子骑乘摩托车与一辆大客车相撞,致父子俩1死1伤。
     死者家属反映,车祸发生后,死者张厚明并未当场身亡,却被到场的120出具死亡通知书并直接拉到当地殡仪馆冷藏。车祸发生5个小时后,家属在殡仪馆发觉亲人并未死亡并再次求救于120,在另外一家医院抢救一个多小时后,张厚明不治身亡。
    
    车祸发生两小时后120才到达
     院方解释急救车之所以此刻到达,是“因为在高速公路堵车严重”
    
     张厚明今年46岁,住在内江市区,平时与儿子在内江市下辖的凌家镇一处工地做工。1月8日14时许,他与儿子收工后骑摩托车返家,但在离开工地约三四公里处,与一辆城际班车相撞了。
     与张厚明在同一工地做工的尤先生在当日15时10分许到达现场,一眼就认出了张厚明。他前日向记者回忆,当时,张厚明侧卧在路边,身边的鲜血已经凝固,他儿子则仰面躺在马路中间,身体被摩托车压住,周围围满旁观者。围观者告诉他,车祸发生时间在14时30分左右。
     尤先生说,他马上拨打了120。内江市中医院出具的一份急救电话接听及出诊记录显示,尤先生来电时间为15时10分。
     但在尤先生到达现场约1个小时后,内江市中医院的120出诊车到达事发现场。内江市中医院院前急诊急救记录显示的到达时间为16时22分,即差不多事故发生两小时后。
     事后,院方解释急救车之所以此刻到达,是“因为在高速公路堵车严重”。
    
    拉开尸袋“居然有脉搏,也有心跳”
     内江市中医院所做的张厚明的心电图备注中,初诊的结果是:呼吸以及心跳停止,病情判断是:死亡“就地处理”
    
     尤先生与多名围观者均回忆,120到达后,一名女医生蹲在张厚明身边查看,并做了心电图。之后,便将其抬到一辆中巴上。同时,急诊医生对躺在马路中间的年轻人做了现场包扎,抬入120急诊车。
     在内江市中医院所做的张厚明的心电图备注中,初诊的结果是:呼吸以及心跳停止,病情判断是:死亡“就地处理”。
     此时,守在医院等候120出诊车回来的张的家人们并不清楚以上情况。张厚明的弟弟张厚彬介绍,当时他们是从尤先生处得知自己的哥哥及侄子遭遇车祸,得知是内江市中医院出诊,便在医院等候。
     17时50分,120出诊车回到医院。张厚彬说,他与十几名亲人在救护车上只见到自己的侄子,并未见到哥哥张厚明,问及医生,医生摆手示意,“人走了。”追问哥哥身在何处,答:不知道。
     这时,有人提议到内江市青龙山殡仪馆看看。一家人赶往殡仪馆,张厚彬说,当时大概是下午5时多,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说,没有人被送来。大概十几分钟后,一辆桑塔纳轿车与一辆中巴前后进入,再问工作人员,答:是送来个人。
     送来的正是张厚明,此时他已被装尸袋包裹,放在冰棺中。工作人员拉开装尸袋让其家人辨认,“我爸爸发觉哥哥脸色通红。”张厚彬说,他就试着摸摸脉搏,居然有脉搏!再摸摸胸口,也有心跳!一家人抬着张厚明便向外跑,同时再次拨打120。这次是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接到电话时间是18时58分,出诊地点是:青龙山。
     救护车到达的时间是19时18分,检查的情况为:体温36.8摄氏度,脉搏74次每分钟,呼吸18次每分钟。
    
    十几名不明身份者与亲属抢遗体
     张厚明亲属说,他们亲戚与十几名不明身份人员抢夺张厚明的遗体。家人反抗,遭遇拉扯,张家一亲戚年仅1岁的小孩被摔在床上,其弟弟欲用手机拍照,手机被直接夺走扔进马桶
    
     由此,张家开始产生怀疑。
     因为在此前内江市中医院出具的120出诊记录与院前急诊均显示,车祸伤者张厚明,车祸后呼吸心跳停止,但是张厚明根本就没有被急救车送到过中医院,“当时那么多人在场,”张厚彬说,“当时救护车上就只有我侄子一人,而且我们问过医生,医生也说不知道他在哪里。”张家认为这是医院后来“自己补充的伪造的出诊单”,目的是推卸责任。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出具的病例副本上表明,患者张厚明系因车祸致昏迷,口鼻溢血,具体时间不详,“入院前具体受伤时间及情况无法了解,死亡原因是重度颅脑外伤,脑疝形成”。同时备注:家属代诉,车祸后4小时余。
     1月8日20时14分,即在从冰棺里被家人“救出”1小时左右,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出具了张厚明的死亡通知书。事后,张家拒绝将张厚明的遗体停放于医院的太平间,并希望内江市中医院对张厚明的死亡作出解释。
     前日清晨5时,内江市政府工作组与张家就此展开协商。张厚彬说,官方闭口不谈张厚明未死即被送入殡仪馆一事,谈判很快不欢而散。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厚彬的四弟张厚贵回忆,大概是前日早上5时30分,在家属与官方谈判的会议室外突然出现几十名全副武装的特警,手持盾牌,将张家家属隔离在会议室内,而在另一边,则有十几名不明身份人员与张家的亲戚抢夺张厚明的遗体。家人反抗,遭遇拉扯,张家一亲戚年仅1岁的小孩被摔在床上,张厚贵欲用手机拍照,手机被直接夺走扔进马桶。
    
    官方态度:医院有失误,但无刑责
     对于张厚明的“死而复生”,内江市政府一名副秘书长称,这很可能是医生检查时张的确是休克了,但是在后来的运输过程中“经过颠簸又缓了过来”
    
     事发后,内江市成立了由公安局、卫生局以及司法局等组成的调查组与张家协商。第一次协商从前日下午3时至6时左右结束,双方在赔偿数额及责任认定上均无共识。
     当晚9时,内江市政府派出一名副秘书长与政府律师与家属再次展开协商。张家要求赔偿152万元并追究相关人员刑责。
     该副秘书长表示,政府最多只能赔偿20万元。
     对于张厚明的“死而复生”,该副秘书长解释说,这很可能是医生检查的时候张的确是休克了,但是在后来的运输过程中“经过颠簸又缓了过来”,在场的内江市卫生局的一名处长也表示,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被颠簸而导致活过来了”,因此,他们认为,医院工作人员可能在检查时有“疏忽”,但是绝对没有刑责。
     至于发生在当日清晨的“抢夺遗体并殴打家属”的情况,该副秘书长表示需要调查后再作出决定。
    
    □最新消息
    
    卫生局承认“死”者曾经活过来
    
     本报讯 昨日下午,四川内江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起事故做出通报。通报称,针对由两个医院出具的两份时间不同的死亡通知书,其出具的过程与真实性均可确定,但张厚明的死因及医疗机构的抢救行为是否存在问题,尚需做尸检分析、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司法鉴定确定。张厚明家属昨日对此未发表意见。
     内江市卫生局副局长罗仁福昨日称,第一次宣布张厚明死亡的报告出具于8日16时31分22秒,为内江市中医院急诊救护人员出具。医护人员检测张厚明时心电图显示为等电位线。
     据此,现场医护人员诊断为呼吸心跳停止,并向现场交警宣布张厚明已经死亡。
     罗仁福称,第二份死亡通知发布于8日20时14分,为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出具。死亡通知书上说,伤者送至第六人民医院后,医护人员予以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等救治,但伤者呼吸心跳停止,20时14分宣布临床死亡。需要说明的是,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在19时18分在内江市青龙山殡仪馆开始对张厚明开始急救,即张厚明被送到殡仪馆并被装入冰棺之后。出诊医生现场检查发现“伤者呼之不应,测得体温36.8摄氏度,呼吸18次/分钟,脉搏74次/分,血压124/82mmHG”。
     内江市卫生局对此表示,内江市中医院、第六医院两家医院120救护车在不同的时间内接诊到同一病人,在不同时间宣布患者死亡,“我们也是没有经历过”。
    
    神奇的颠簸复活术
    
     本期主持 谢秋莲
    
     内江居民张厚明生而“死”,“死”而复生,而后终究还是走向了死亡。一起普通车祸演绎出这样复杂沉痛的剧情,烛照出一些辛凉的世情。
     其一,是被舆论所忽略的,肇事另一方城际班车司机和看客的表现。张厚明的工友尤先生经过现场发现张厚明父子时,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此时,撞车事件已经过去了40分钟,却没有一个人拨打求救电话。旁观者的看客心态已是让人悲哀。作为肇事另一方的城际班车司机,也没有报警和救治伤员,就违背了其法定义务,从现有报道中,看不出当时班车和司机是否还在现场,如果不在,是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罪;如果在现场而见死不救,就涉嫌过失杀人罪。
     其二,是出诊医生的玩忽职守和对生命的漠视。医生,是生命的救护者和生命是否终结的判定者,本该对生命有更多的敬畏。但医生根据一时的心电图就判定张厚明已死亡,导致其被放入冰棺送往殡仪馆。而国内外关于病人心跳停止数十分钟甚至两三个小时后还被救活的事例都间有报道。事实上,国际上大多采用脑死亡标准来判定死亡,采用心跳标准的,也都要求心跳停止达一定时间并经抢救无效而后才能判定。
     其三,是政府部门的行事方式和态度。面对张厚明之死引发的纠纷,本该由警方来调查判定有关各方是否涉嫌刑事犯罪,由医院和班车主或班车所在公司跟家属协商赔偿事宜,但政府却将自己置身为当事人,派防暴警察强抢遗体,而内江市政府某副秘书长和内江市卫生局某处长,作为非司法人员,做出不涉犯罪的明确答复,还发明了违背常识的“颠簸复活术”,反而激化矛盾,削弱政府公信力。

责任编辑:晓筱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