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收碗哥”感动中国网民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记者 任思言人气:293次 发布时间:2012-01-17 00:00:00    分享到:

  福州新闻网讯 16日,以“我们的感动 我们的力量”为主题的“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福建农林大学“收碗哥”陈文原、“最美妈妈”吴菊萍、“棒棒哥”郑定祥等10位草根英雄被网民们选为“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

  据介绍,颁奖典礼由新华社主办,新华网、北京卫视和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联合承办。此项活动旨在为草根英雄搭建璀璨舞台,激发人们心中的道德力量。

  草根英雄“收碗哥”现身颁奖典礼

   陈文原是福建农林大学一名普通的大学生。2011年5月份,一段网友拍摄的视频在网络中走红,这个视频记录的是陈文原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收碗的场景。在视频中,他“每秒出手3次,每天中午两小时收近2万个碗盘”。2011年5月17日,本报率先以《一分钟收128个餐盘每餐收2万个餐具 农大“收碗哥”红了》为标题,报道了“收碗哥”陈文原的故事,“收碗哥”迅速走红,先后有人民日报、新华社、台湾东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在“身边的感动”栏目中说,陈文原演绎了“犀利‘收碗精神’”,告诉大家靠勤工俭学读书生活的动人故事。一时间,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子弟,以“自强不自卑,小事认真做,平凡也能有精彩”的人生观,深深感染了年轻一代的网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陈文原走红之后,拒绝了多家企业提供给他的优越职位,坚持在学校食堂里勤工俭学,这个淳朴的大学生让网民们颇为感动。

  在16日的颁奖典礼中,新华社CNC的主持人董千齐问陈文原为什么收碗能这么麻利时,陈文原笑着告诉主持人,“我以前打过很多工,手变得犀利了,当我收碗的时候就琢磨如何能够收得更快。包装鞋、包装食品、生产线上,都是计件的,所以在食堂,我能多干我就多干,师傅们也能轻松点”。主持人又问“收碗哥”,一连打几份工,累不累,能不能顶得住。“收碗哥”说:“我有一定的压力,但是还可以顶得住,毕竟家里经济不是很好,要还助学贷款,还有生活费,我还想毕业后去创业,所以要多攒点钱尽量帮家里减轻负担。”他朴实的话语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获奖感言:永远做“犀利收碗哥”

  16日晚,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收碗哥”陈文原,他告诉记者,他早在前几天就受新华社邀请来到北京。“我和吴菊萍大姐、‘棒棒哥’他们都住在新华社的招待所里。”对于自己获得“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的称号,陈文原表现得很淡定。“这个奖落在我头上,说实在话,我觉得很意外,和吴菊萍大姐他们比,我做的事情太普通、太平常了,在此,我也想借《福州日报》感谢母校福建农林大学和我的同学们对我的支持。”

  “去年五六月份,网上热传我的视频时,就有身边的同学告诉我说,我成为‘中国网事·感动2011’第二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获奖人,但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奖项,直到去年12月28日,新华社的记者联系我所在的学校要拍摄VCR(指录像片段),我才知道自己被提名了。”陈文原表示,这个奖来得很突然,让他既高兴又激动。“其实我的这些精神,很多同学身上都有,只是我刚好幸运了点,我今后会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努力,不辜负网友们对我的期望”。

  作为一名大四应届毕业生,陈文原也投入了求职大军。“现在纠结的就是自己还不知道到底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陈文原表示,无论会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自己都会像以前一样,做个“犀利收碗哥”。

  据介绍,16日的颁奖典礼由新华网直播,并将于1月20日19时30分在北京卫视播出。

  

责任编辑:刘维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