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诏安惊天假币案:1.7亿假币 暗藏废旧学堂

来源:海峡导报 作者:人气:498次 发布时间:2012-01-18 00:00:00    分享到: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个窝点缴获面额最多的制造假币案,由此牵出涉及粤闽川三省的系列制造假币大案

【核心提示】

台海网1月1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青松 曾炳光 苏禹成 陈群 白志强 文/图)1.7695亿元假币、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个窝点缴获面额最多……许多人不曾想到,这样的一起假币案,就发生在诏安太平镇的一座小山村里——山前村。当地许多村民,直到看到村内一所废旧学堂内搬出许多制假设备时,才相信这里竟藏有上亿元假币。

1月16日,央视《经济与法》栏目播出名为“追踪假币工厂”的节目,详细介绍警方破获这起假币案的过程,并由此牵出一系列涉及跨广东、福建、四川三省的制造假币大案。根据报道,警方在四川成都一窝点查获的制假原料,约可制假币10亿元。

据悉,在警方捣毁山前村这个制假窝点时,当地村民胡振春及另外5人被当场抓获。目前,漳州中院已开庭审理此案。

案情:突击旧学堂 查获1.7亿假币

“追踪假币工厂”节目报道称,2010年10月18日,公安部经侦局、广东和福建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一行人,来到漳州市公安局,并带来一条广东警方发现的假币犯罪线索——一个叫“阿朱”的人,来漳州找一个叫“阿春”的人,要找伪造货币的地点。

记者从漳州政法机关获悉,经过排查,警方将这个叫“阿春”的嫌疑人,锁定在诏安太平镇山前村村民胡振春身上,而胡振春伙同数名广东潮州人在该村内的诡异行为,也引起怀疑。为了掌握证据,侦察员装扮成电信工作人员,以检查线路为名进入该村暗访,并在一座废弃旧学堂旁一堆正在燃烧的废纸堆里,发现不少假币的残骸。

警方初步断定,制造假币的窝点就设在这所旧学堂内。这所旧学堂内结构紧闭,只有一个大门通往其中,在窝点旁设有两间猪圈,后面还有腌制菜池。不仅如此,该窝点24小时有人蹲点放哨,有专人负责向窝点内送饭菜。

在充分侦察后,去年1月4日凌晨,警方包围这个窝点,当场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彩印机等制假币的原材料和设备,还有23张百元人民币胶片版,以及面额1.7亿多元的伪币。漳州市公安局局长林明良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个窝点缴获面额最多的制造假币案。

据相关媒体报道,诏安该窝点制造假币的胶片版和纸张均来自广东,而广东方面制造假币用的纸张,均来自四川成都通发纸业公司,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四川人孟某。2011年8月11日,在公安部和省厅指导协调下,成都警方一举捣毁孟某设在成都市某印刷厂的窝点,现场查获印制防伪标记的烫金纸等设备、原料,约可印制假人民币10亿元。

回忆:村民不相信小山村藏上亿假币

山前村的村主任胡宗贵介绍,当天他赶到旧学堂时,见到不少民警,被告知已有6个涉案人员被抓走,其中一人就是胡振春。胡宗贵说,胡振春平时为人不错,人爽快正直又懂礼貌,村里人对他印象一直不错。

“那天凌晨四五点,我接到派出所的电话,说我们村有做假币的案子。”回忆当时的情景,山前村治保主任胡宝山说,他怎么也不信村里有人造假钞,于是赶紧到案发现场,就看到大批的特警及搬出来的印钞机器,他才终于相信,“没有看到假钞,估计全村人都不相信”。

这些造假币的机器和材料是何时运进来的?胡宝山说,村里人对此事确实毫无了解,旧学堂是当地村民胡某炎租来的,里面有养猪、腌制青梅,所以有货车运盐、肥料进来,大家也觉得正常,而胡某炎在事发当天听到风声,就带着妻子逃跑了。

旧学堂旁仙公庙的一位庙祝也说,他也是当天看到庙前的警车后,才知道跟仙公庙只有一墙之隔的旧学堂内,原来有人在造假币,“之前从来没有听到任何声响”。

案发地点附近的一位养猪户介绍,他几乎天天经过这里,但也没有发现这间弃用的旧学堂有什么明显异常,“我白天差不多都在这里,都没有什么响动”,唯有到了半夜至凌晨,案发地点才会有“哐、哐”的声音传出来,“声音不大,很小,不注意听还听不到”。

责任编辑: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