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福建新消费讯(通讯员李福棣) 2020年第三季度(采集时间2020年6月25日至2020年9月24日),全市12315投诉举报信息系统暨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接到各类诉求(包括投诉、举报和咨询)11334件,受理诉求总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6.02%。其中:受理消费者投诉1614件,同比增幅25.60%;受理群众举报1821件,同比大幅增加,增幅257.76%;受理咨询7899件,同比增幅32.35%。各类诉求件能够得到及时和妥善处理,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3.32万元。全市通过投诉举报发现案源线索并立案79件,罚没46.4万元。处理了食品、药品、通讯资费、装修建材和乱收费等一批争议金额较大、涉及民生的接诉举报件,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商品类投诉举报热点主要集中在食品、食用农产品、家居用品、酒和饮料(茶)、服装鞋帽、化妆品、家用电器、文化和体育用品等。其中食品、食用农产品、药品、医疗器械、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家电、卫生用品、文化体育用品、儿童用品同比都是大幅增长,涨幅均超过100%。机构改革后,投诉举报热线和平台整合后,有关食品的投诉举报跃升为商品类的首位,主要问题有食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要求,成份表描述不符合规定,未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持期;面包、牛奶、水果等变质;网购食品包装破损、份量不足、虚假宣传。农资用品(食用农产品)的投诉举报主要为本地的电商销售农产品,投诉中广告(虚假宣传)问题最为突出,投诉内容主要有网络卖家涉及虚假宣传、标识不规范和产品质量问题等。家居用品主要有按摩器材宣传功效;枕头、床垫等宣传助睡眠、暧宫、质量上先乘;筷子、蒸笼宣传抗菌、独特;美容仪、眼镜宣传排毒、防辐射等。服装鞋帽类除普遍性问题如褐色、起球、破洞、开裂、脱胶、饰物掉、假冒品牌、实物与图片不一致,网购服装不予七天无理由退货之外,“爆款、纯棉、防辐射、抑菌、高端、燃脂、瘦身、专供”等网页宣传用语成为职业索赔关注重点。化妆品类投诉举报首次进入投诉举报热点前五位,主要问题有:假冒伪劣、使用后过敏、无中文标识;乳液、面膜、修复膏、香水、洗发水、按摩仪等宣传排毒、抗氧化、抗皱、育发、丰胸、袪痘等;美容店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等。药品类投诉举报主要问题有中草药宣传野生,中药材未标明产地,足浴粉宣传袪寒、暖宫等疗效,药店未明码标价问题等。医疗器械投诉举报主要问题有按摩器材宣传治疗、理疗功效,按摩器材质量和三包问题。 服务类投诉热点主要集中电信服务和互联网服务、餐饮和住宿、文化娱乐体育、制作保养修理等。其中电信服务、美容、教育培训、制作保养和停车服务同比大幅增长,涨幅均超过20%。通信及网络接入服务类仍为服务类投诉举报的首位,涉及的问题集中在运营商擅自更改套餐业务、携号转网难、更改套餐难,扣费不合理;宽带报修后,维修不及时;流量、话费收费标准模糊等。餐饮和住宿服务除常见的食物不新鲜,吃了胃肠不舒服,食物有异物外,外卖配送服务的争议也是趋增;文化娱乐体育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提供服务,由此引发预付卡(款)退款等合同纠纷也是不少;有的商家资金周转不畅,直接关门停业,导致消费者手上的预付卡无法使用。如福鼎市零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柘荣锐博健身俱乐部关门跑路,六艺、碧漾关店转盘,卡路里健身未按时开业都遭遇集中投诉;其次游泳卡、健身卡限期使用,未使用就被开通,特殊原因无法使用退卡难或被收取高额转卡费;健身教练要求节食、要求跑步,质疑教练水平,私教不予退款等。制作保养修理类反映的主要问题有手机、按摩椅、家电、汽车、电脑和橱柜制作保修问题。如:汽车修理更换零件为旧件,修理后故障未排除;家电修理问题主要有空调维修不及时,修理后又出现不制冷、漏氨等问题;另外按摩椅三包及维修难、维修产生物流费争议投诉量近两年呈上升趋势。 典型案例链接 直播带货产品良莠不齐,主体不清维权难 消费者向宁德市12315诉称:7月8日通过某某直播平台购买3条施华洛世奇项链,价格297元,商家承诺正品,支持专柜验货。收到后发现商家销售的是假货,却无法与商家取得联系,现要求举报商家销售假货,望调查。根据举报人提供的情况,经商家所在地福安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介入调查,通过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无法查询到相关主体登记情况,执法人员拨打举报人提供的联系电话无法接通,实地检查也未发现有相关的饰品店,无法进一步核查处理。再如:消费者于6月14日通过某直播平台购买按摩椅一台,花费2999元,商家承诺30天内发货,结果于7月16才发货,并由代售点签收。令人惊讶的是收到的物品却为重量为0.5KG清洁膏一盒,没有收到按摩椅。消费者申请退款遭商家拒绝,申请平后台介入,客服驳回退款申请,关闭申请退款及售后申请通道;与商家协商,商家一直以交易成功,已经交了直播的佣金费用为由推脱不退款,协商无果,消费者投诉无门,寻求市场监管部门帮助。经东侨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介入调解,商家已退款2999元给消费者,消费者表示满意。 消费提示:一是要选择可靠的直播平台和选择可信赖的商家,查询商家证照是否齐全;二是理性选择商品,不要轻信网红效应,不要购买直播理财产品和价值过高的商品;三是保留相关消费凭证,若遇到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依法主动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