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省委政法委至福州市市场监管系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基地,听取了在网络餐饮“e治理”、电梯96196应急救援与微信公众监督平台、气瓶追溯智慧监管项目、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追溯、精准化市场监管预警体系等五个方面的报告。 并对福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还强调了。 一要继续充分发挥智慧监管在提升监管效能、解决社会治理“痛点”“难点”上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扩大智慧监管的应用领域; 二要推广拓展应用场景,通过部门联动的形式探索相关监管领域“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 三要示范引领,打造出具有市场监管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基地。 近年来,福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搭建精准化市场监管预警体系、融合网络餐饮e治理、电梯96196应急救援与微信公众监督平台及电梯物联网、气瓶追溯智慧监管项目、精准化市场监管预警体系等智慧监管项目,紧盯民生热点痛点,立足于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向科技要效率,向智慧要效能,利用智慧监管促进部门协同与社会共治,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基地。 2019年因“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成效明显,2020年因智慧监管、推进质量工作亮点突出,我局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智慧治理”究竟妙在哪里? 风险预警,让消费环境更称心 我局自主开发“福州市市场监管预警平台”,实现靶向性、苗头性的智能分析预警及处置管理功能。 该平台通过整合汇聚原工商、质监和食药监各部门数据,实现共融互通;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9大类预警模型,推动“数据+业务”融合应用,对监管数据及市场风险进行动态监测;自动生成风险预警信息,通过快速的信息推送通道流转至相关业务处室、各县(市)区局进行处置。 今年以来,通过预警平台构建的“3+6”风险预警模型的数据筛选功能,自动产生证照到期预警、投诉举报预警、舆情监测预警等风险预警信息3000多条,推动解决当前监管的难点堵点问题。 依托“数据+市场监管预警”体系,上半年累计完成各类分析报告11期、监测专报12期、舆情快报12期、舆情日报190期,舆情周报27期,实时推送舆情信息2200多条。2020年12月,福州“精准化市场监管预警”体系构建工作从全国439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选第三届“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政府类十大优秀案例”。 今年4月,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智慧监管”典型案例现场评审评选工作总结会上,以专家评审得分第2名的成绩,获评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智慧监管”最佳案例。 此外,在今年3月,市市场监管监测服务中心被评为“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优秀基层监测机构”,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表扬。 社会共治,让食品安全更放心 “吹哨人”形成社会共治。搭建网络餐饮领域监管部门、订餐平台、从业人员三方共管共治的“e治理”系统,实现餐饮领域线上线下监管执法一体化,推行“吹哨人”制度,依托“e治理”信息化手段有效保护举报人隐私,实现“不露面”兑奖,充分发挥网络餐饮从业人员在网络食品安全监督一线的哨兵作用。 今年3月15日,网络餐饮e治理“随手拍”应用在“e福州”正式上线。公众可在“e福州”上手机拍摄包括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等7项餐饮服务领域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根据后续市场监管部门处置情况,申领相应举报奖励,举报核实情况挂钩茉莉公民信用分,褒扬诚信,屏蔽恶意无效举报。 “e治理”工作荣获第二届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十大优秀案例(政府类),名列首位,福州应邀作现场首个案例分享。该项工作还入选2019全国餐饮安全治理十大创新举措、创新奖,名列首位,得到中国市场监管学会的发布推广; 荣获2020年全省第三届“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全省机关机制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获评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管好经验”,并应邀参加现场评讲演示。 “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线上管理”实现链条追溯。为保障我市冷链食品安全,我局牵头我市集中监管仓建设,通过搭建福州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管理系统,实现对集中监管仓预约审核、商品信息录入、核酸检测、消毒及出入库管理等各环节实行全流程线上管理,同时抽取“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数据,结合后续市场流通、餐饮等环节数据,共同汇聚成我市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数据库,实现对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数据监管查询统计和追踪管理功能。 对“三证齐全”的冷链食品发放“入榕通行”二维码(物品绿码)并在“e福州”政务APP公示,市民、商超均可查验,提升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效果。截至目前,监管仓共检测消毒货柜3096个(约8万吨货物)。拦截问题货柜44个(约1200吨货物)。 多元协作,让电梯乘用更安心 针对电梯使用频率高、易老化磨损、发生故障等难题,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立足问题联治,以网格化双AB角救援保障为依托,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重保障、四个第一”的电梯应急救援新机制。 “一个中心”即电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对各类电梯投诉、举报、报警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流等调度指挥安排。 “两个平台”即电梯96196应急处置平台,保障365天24小时全天候接警;微信公众监督平台,集权威信息发布、安全知识推送、举报投诉收集、应急救援接警等功能于一体。 “三重保障”指运用社会化手段提供救援力量,结合信息化技术形成本梯维保单位救援、网格单位救援、119消防队伍“兜底”三级救援互联互通。 “四个第一”即第一时间掌握困人信息,第一时间发出救援指令,第一时间实施应急救援,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 截至目前,福州市96196电梯应急救援热线共接听热线电话13017通,其中投诉咨询类电话9732通,困人故障电话3084通,成功解救被困乘客5575人;微信公众监督平台已实时上传维保记录400余万条,实现辖区内在用电梯全覆盖,应急救援抵达现场的平均时间16.83分钟。 部门联动,让气瓶监管更省心 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发上线“福州市气瓶安全追溯管理系统”,设置气瓶登记、充装、检验、配送4个子系统,实现气瓶流转全实名、可追溯、全闭环管理,落实“户户实名登记、钢瓶去向精准”,实现“快递式”流转管理,有效破解气瓶“体外循环”充装问题。 二是全国首创研发“气瓶充装AI智管系统”,一举解决了困扰原劳动、原质监到市场监管30多年的液化气瓶违规充装监管难题。系统通过对充装监控视频的AI识别,及与联锁充装数据的逻辑比对,智能抓取违规充装视频图片,锁定执法证据,从而实现充装环节的智能监管、靶向监管。 三是建立“气瓶安全联合执法机制”,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监管,上线执法APP,监管人员可进行“在线扣瓶”,并对被扣气瓶的实时情况进行在线处理和跟踪,直至结案。有效破解“问题气瓶”难发现、发现后难扣押等问题。 四是上线“气瓶安全监督”微信公众号,通过推行商业用户查验和公众监督,进一步完善社会共治格局。 目前该系统已对接全市54家气瓶充装单位,建立151.26万个气瓶档案,日均联锁充装1.9万个,在线追溯管理覆盖449个供应站90.8万个用户;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共清出问题气瓶20.89万个。该项目2020年9月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市场监管研究》“智慧监管—典型案例”,并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液化气瓶专项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