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维权”的旗号,知假买假,恶意索赔。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职业打假人”,他们利用惩罚性赔偿为自身牟利或借机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甚至已经形成产业链,大量行政和司法资源被职业打假人占用。 记者从宁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出台的《处置恶意投诉举报行为暂行规定》,已于本月起正式施行,试行两年。该《规定》明确了甄别恶意投诉行为的标准,对于恶意举报的,市场监管部门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核查,依法处理。 据介绍,恶意投诉举报,是指以知假买假、购买商品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要、以牟利等不正当目的的投诉举报行为。 《规定》指出,市场监管部门对是否为生活消费的投诉进行甄别和研判,对照规定的八种情形,对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权益争议等情形的投诉,不予受理。 《规定》明确,市场监管部门对恶意投诉举报行为,除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涉嫌犯罪等有明确奖励规定的以外,原则上不予奖励。一旦发现涉嫌敲诈勒索、诈骗等行为,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宁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提升12315投诉举报工作效能,严厉打击各种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来源:闽东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