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泉州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当地检查工作的省药监局厦门药品稽查办吴利波、王能斌和陈梅芳无法返回厦门。经过居家监测数天无异常后,这3名业务骨干主动向厦门药品稽查办申请参加泉州一线抗疫。经省局与泉州市防控新冠疫情应急指挥部对接,得到泉州方面的赞同。3月18日,省局指令:3人组建突击队,成立党小组,就地“参战”。 1.火速奔赴一线、立即投入战斗。整装待发的突击队员收到指令后,迅速前往泉州市防控新冠疫情应急指挥部报到,立即进入“战位”:1人常驻指挥部物资保障组,2人协同泉州市市场监管局做好防疫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
吴利波(左)行李还没有放下就奔赴企业帮扶指导 2.开展帮扶指导、助力企业复产。突击队第一时间对泉州37家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一一电话摸排,确认9家企业在产,马上动员柒牌、七匹狼、兴德织造等6家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和防护服生产企业恢复生产并“一对一”指导,全力帮助解决原材料短缺、增加型号规格申报、产品注册送检等“急难愁盼”事项。 王能斌(右一)和陈梅芳(左一)指导企业生产更适合医护人员长时间佩戴的头戴式医用防护口罩 3.严格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过硬。突击队对在产和复产的共15家企业进行电话约谈,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并对其中4家抗疫一线使用量最大的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进行现场全面检查。突击队还会同当地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对市直、丰泽、鲤城、洛江防疫物资仓库和部分核酸采样点进行检查,督促做好防疫药械的采购和质量查验工作。
王能斌(左)和陈梅芳(右)检查医用防护口罩质量和生产记录 4.发挥渠道优势、多方调集物资。突击队利用熟悉厦漳泉医药企业情况的优势,全力协助采购急需的医疗器械。因为疫情导致物流不畅,吴利波同志持续跟进运输到货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突发问题,有时一天接打电话300多通。待物资确认到库后往往已是深夜,这才安心休息。截至3月23日22时,已协助调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1996.25万人份、医用防护口罩(稳健品牌)50万只、医用防护服2.5万件、外科手套25万双、一次性使用采集器2130万支、医用隔离鞋套0.5万双。 5.编写指导规范、精准使用资源。针对因防疫医疗器械穿戴不正确不规范而导致无效防护或过度防护的问题,王能斌编写了《采购和捐赠防护用品分类指导》和《一线防疫人员防护用品使用指南》。现已印发并传达到抗疫前线,有效助力精准调配使用医疗物资,既减少资源浪费,又保障人员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