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人,3个月,182个村庄,500多公里,他们用脚步丈量,以真心守护,将27个太平财险农险服务站建到康定高原,把专业高质的农险服务带给藏区农牧民。 “三顾茅庐”搭建沟通桥梁 “这些服务站建下来,我们能听懂的藏区方言越来越多了。”太平财险康定支公司负责人洛绒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说道。“语言沟通不畅是落地服务站建设、开展承保理赔工作的主要困难。” 洛绒给农牧民讲解农险政策 为了尽快在康定落地农险服务,洛绒他们要向当地农牧民宣讲保险知识、理赔知识及相关农险政策,但农牧民们不通汉语,且不同地区使用的藏语方言也不同,语言不通成了他们的第一道难关。 怎么才能克服语言障碍,畅通与农牧民的交流呢。 去找“翻译”,这些“翻译”不仅要精通汉语和地方藏语,还需要是当地德高望重、极具说服力的人。 “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愿意帮助我们,”服务建设小组的同事说到,“他们不太信任外来人,怕我们是骗子,不敢帮助我们,被拒绝已经成了常态。” 太平财险在康定建立的农险服务站之一 两河口以西的村庄地处偏远,单边车程超过3个小时,因为当地没有可住宿的酒店,服务站建设小组需当天往返。第一次去村庄时他们被当成“骗子”给打发走了。第二次来到村庄,服务站建设小组站在农牧民的角度,真诚讲解了服务站建设后的作用,但当地联络人仍然存疑。最后服务站建设小组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在农牧民的家中通过讲解政策性保险惠农政策、好处,“三顾茅庐”最终取得了联系当地联络人的信任,成功搭建起与农牧民的沟通桥梁。 “百里支援”获牧民认可 太平财险农险服务站建立后,提供防灾减损服务支持成为农险服务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3月以来,甘孜州康定普降大雪,捧塔乡两河口村积雪达15厘米,牦牛无法寻找草料进食,这对靠牦牛为生的农牧民将造成了巨大损失。 康定支公司了解灾情后,第一时间向四川分公司说明情况,四川分公司上下联动,多方筹措,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放心,我们会尽快将草料运送过来的!” 一句简单的承诺,背后是一波三折的草料筹集、道阻且艰的运送过程、被质疑能否兑现承诺的信任危机… 牦牛出险查勘照片 了解情况后的四川分公司第一时间通过渠道向云南订购牧草,因疫情管控、牧草品种等原因,无法第一时间寻到草源。随后,四川分公司发动辖区内机构力量,在德阳找到一家可提供10吨牧草且能够运送进入藏区的供应商。确定牧草能进藏区后服务站马上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牧民,但受制于康定恶劣的风雪天气和道路条件,本应在一日内完成运送的牧草迟迟未到,焦急等待中的牧民不禁对服务站产生了质疑。 “你们真的会给我们送牧草吗?牦牛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不能骗我们啊。” 牧民们为服务站的员工系上哈达示感激之情 服务站的员工们一边安抚牧民,一边抓紧联系牧草运送公司,终于,经过3天的漫长等待,4月2日,太平财险援助的10吨牧草抵达两河口村,成为本次雪灾中的第一批援助物资。优质的牧草不仅最大程度减轻了牧民的损失,也增加了他们对太平财险服务的认同。 把太平保障送到更多农牧民手中,把太平财险的服务做到藏区农牧民的心坎上,太平财险农险基层服务网络建设的脚步永不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