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共有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是我国迄今在联合国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其中南音、妈祖信俗、中国剪纸(漳浦、柘荣)、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闽南民居)、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等五个项目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等两个项目入选“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优秀实践名册”。福建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代表性传承人143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5项、保护单位775个、传承人917人、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15个;纳入市、县两级管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非遗“四级名录”体系逐渐完善,非遗调查、名录建立、保护传承、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福建非遗主题旅游经典线路(10条) 为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助力福建省文旅经济做大做强做优,鼓励各地充分利用丰富的非遗资源,加强与非遗传承群体、旅游企业等合作,共同设计、运营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通过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展示、推介,不断提高非遗传承实践水平,同时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传播优势,为福建省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为进一步“作热”后疫情时代的周末和暑期文旅市场,福建省文旅厅将推出10条福建非遗主题旅游经典线路,并作全方位宣传推介。具体为: 1.古厝非遗纳福之旅 该线路行程集中在福州三坊七巷和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既能探访百年古厝,领略古建筑的深厚底蕴与活化利用的成果,又在古厝中聆听国家级非遗闽剧、福州评话带来的袅袅乡音,欣赏脱胎漆器、茉莉花茶、咏春拳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技艺流程,让具有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古厝与非遗特色项目相得益彰。 2.多元文化知福之旅 该线路针对传统文化旅游爱好者及相关群体,行程主要集中在厦门岛内和海沧、同安区,串起厦门岛内外诸多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涉及南音、送王船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名录以及其他国家级等十多项非遗项目,并有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传习、展示,让游客感受厦门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的魅力以及厦门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性格和海纳百川的气度。 3.古城文化探福之旅 该线路将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机结合,沿途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南靖土楼、千年漳州古城,还有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既能在世界遗产地--南靖土楼看“四菜一汤”田螺坑、听客家山歌,赏土楼民俗风情表演、邂逅提线木偶戏,游“闽南周庄”塔下村、赏芗剧、竹竿舞;还能参观“土楼之光”传习所、体验客家土搂夯土技艺,漫步云水歌谣,体验土楼制茶工艺、打糍粑,品尝非遗特色小吃,同时还欣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古琴之音,是一条好吃、好玩、好看的旅游线路。 4.非遗传承聚福之旅 该线路串起了泉州市区和三个县区,涵盖了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南音等非遗项目和多个旅游景区,亮点在于南音、德化瓷烧制技艺、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永春纸织画、永春制香、永春白鹤拳等项目都有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展示和游客体验活动,让游客充分感受泉州非遗资源的多元丰富、闽南文化的历史魅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成果。 5.闽味小吃品福之旅 该线路以非遗美食——闽味小吃为核心,让游客追随总书记足迹到沙县小吃第一村,了解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加油助阵。同时结合三明以绿色生态、美食文化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为核心的“一县一全宴”,品尝一桌三明最地道、最独特、最经典的特色全宴,体验其在原料搭配、工艺制作、口感风味、就餐仪式感等鲜明地域特色,畅享非遗美食文化。 6.妈祖朝圣祈福之旅 妈祖信俗于200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入选“福建文化标识”。该线路以感受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为重点,欣赏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秀丽风景,并将莆田木雕、古典家具等非遗项目深度融入,线路还能观赏莆仙戏和莆田美食。 7.朱子文化传福之旅 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理念、教育观念,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福建的文脉和宝贵文化遗产。该线路以朱子文化时代价值为核心,在乘坐竹筏、畅游九曲、观“印象大红袍”、品尝朱子家宴之余,还能用国家级非遗技艺烧制出的建窑建盏,细品国家级非遗技艺制作的武夷岩茶,体验朱子家礼(成年礼、拜师礼、婚礼),看建阳建本雕版印刷技艺。 8.永定土楼集福之旅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列入“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还有客家山歌、提线木偶戏、永定牛肉丸制作技艺等省市级非遗项目。该线路可探寻土楼奥秘,聆听土楼故事,观看提线木偶、客家山歌等客家风情表演,欣赏土楼楹联和民间艺人绝艺表演,参观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制作技艺、农耕用具等,感受耕读传家的客家文化,深度体验永定奇山秀水、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9.畲乡非遗亲福之旅 该线路涵盖畲族民歌、武术、传统医药、舞蹈、提线木偶戏等非遗项目以及省级畲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较为全面展现宁德畬乡风貌。在感受浓烈的民族特色和质朴的民风的同时,能实地感受畬族文化,品尝到畲族美食。同时加入沉浸式白茶体验,绿意盈盈的茶树、沁人心脾的茶香、清新典雅的茶道,从视觉、嗅觉到味觉,以茶为媒,切身亲近福气长寿深刻感受宁德的白茶文化、山海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美学文化。 10.海洋文化寻福之旅 该线路针对平潭非遗南岛语族海洋文化旅游进行产品设计,将平潭特色海洋文化与之发展的非遗项目体验相结合。一路眺望山、海、城、岛秀美风光的同时,全面了解南岛语族海洋文化,体验千年南岛语族陶器制作活动,现场体验藤牌操、福建贝雕、平潭米糊、岚台传统灯笼等非遗项目,伴随着虫鸣和海浪声,与星星一起入眠。 非遗特色主题活动 (一)“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1.活动时间:6月11日期间 2.活动地点:全省各地 3.主会场-- 福州市晋安区新店古城遗址公园 活动内容: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风采”为主题,组织全省开展360多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展示我省近年来非遗保护成果,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享传统文化 购非遗好物 促文旅经济”为主题,组织全省226家非遗商铺参加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开展非遗产品展销,促进文旅经济发展。 6月11日上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福建主会场活动。活动遴选全省20多个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展示展演,并组织现场网络直播购物、非遗匠人集市、非遗美食展销等活动。启动仪式上将为我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颁发标牌,激励更多公众关注非遗,保护非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二)“2022年闽南文化非遗周”活动 1.活动时间:初定9月下旬 2.活动地点:厦门市。 3.活动内容:进一步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保护理念,推动厦漳泉三地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协同推进,创建闽南文化非遗保护传承品牌,助力文旅经济发展。 拟组织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共同举办活动,选择三地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00个进行集中展览展示展演,在现场开设“闽南非遗市集”,集中进行闽南文化非遗产品、文创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现场展售。举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交流会、闽南文化论坛、闽南语歌曲演出等。 福建省文旅厅在深入挖掘福建非遗文化资源基础上,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推出较具福建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产品,同时组织 “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2022年闽南文化非遗周”活动,拟进一步提升福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让非遗更好地融入了百姓生活,变成可见、可听、可玩、可做、可尝、可赏的鲜活非遗,让市民游客与福建多彩的非遗零距离接触,亲历非遗项目中饱含文化传承的历史厚重,感受那看似遥远但其实与每个人生活都息息相关的独到匠心,真正让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