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宁德海域辽阔海水养殖产量居全国首位“天然良港”,宁德三都澳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生态型港湾。在这里人们用渔排将宽阔的海面,复制成“田园”,在大海中埋下希望,等待时间的回馈。 但海上养殖项目存在电缆建设难度大,维护难、供应不便等问题。怎么改变这一现状?供电公司给出了思路。 2021年,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践行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与宁德市委、市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在宁德试点建设福建省首个风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推进绿色电力在乡村振兴中的落地实践。该项目于2021年6月3日,在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内投运。 风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由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数字能源管理系统及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系统组成,适合多种多能互补场景应用,可实时监测各能源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源网荷储优化协调控制、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和优化管控,降低海上传统用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海上用能向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该项目的投运,实现了海上渔排不间断供电。 2021年12月27日,国网福建电力在白基湾渔排风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在该渔排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建成福建省首个海上漂浮式光伏项目,容量58.88千瓦,配套了100千瓦/200千瓦时储能系统、电动船舶充电桩系统等升级设备,形成宁德环三都澳源网荷储互动微电网项目。该项目是国网福建电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进配-微网融合发展的示范性项目,通过加快开展海上渔排“风、光、储、充、用”技术运用试点,并结合电动船舶替代,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三都澳白基湾源网荷储互动微电网项目投运以来运行稳定,光伏日发电量50-450千瓦时、累计发电2560千瓦时,风机日发电量约5千瓦时、累计发电200千瓦时,储能系统累计充电1760千瓦时、放电1580千瓦时,渔排累计用电量2580千瓦时,满足渔排上的生活办公用电需求。 “现在有了这个微电网,我就不担心用电问题。有了风力发电,刮风下雨都不怕。现在一些大功率的电器,我们都敢用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7月5日,在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海域内,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向国说,“微电网的出现,解决了海上渔排管理房生活办公用电,以后还将推广应用到船舶及饵料投放上,满足海上养殖业、旅游业的用电需求,既方便又环保节能。” 今年以来,国网福建电力结合宁德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海上宁德”的实际,在福安、福鼎、霞浦等地的大型养殖基地、小型养殖基地、海上社区、海上娱乐民宿和旅游观光等4个区域,推广海上“风、光、储、充、用”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助推宁德从“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助力宁德打造成为绿色低碳、宜业宜居的示范区。 靠海而生,向海而兴,汇万家渔火,点亮梦想之光。下阶段,国网福建电力将着手从不同规模的渔排需求差异性出发,总结试点示范项目经验,开发电池容量分别为3度至21度不同等级的储能系统供普通养殖户选择,同步配套相应比例的光伏发电系统,让绿色能源变革和数字科技创新,助力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并结合电动船舶替代,继续推动清洁能源走进“海上田园”。 (供稿 | 雷美容 陈思伟 张翼 张伏锦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