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这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众生的地球”,旨在提高公众意识并推动环境可持续性。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念,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力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助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快跟我们一起出发!将“绿电”融入生活,为美好生活添“电”绿色! 推动社会节能减排 国网福建电力持续推动消费侧电能替代,深化工业、交通等领域潜力,让“绿电”覆盖面更广,让“绿电”受益群众更多, 让绿色清洁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主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共赢目标。 第一站:通电到家的个人电桩 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带来绿色出行的同时,在自家车位安装充电桩也成了很多车主的迫切需求,为打通充电“最后一百米”,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根植利益相关方管理等社会责任理念,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合作共赢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精准识别、差别回应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合理诉求,转变以往“以我为主”“单打独斗”的模式,联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个人充电桩进小区难”这一社会问题,联合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一桩“e”办,以“一网通办”模式破解充电桩进小区障碍,促进形成多方共赢、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良好局面。 2023年,在一桩“e”办社会责任根植项目的基础上,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又升级推出“一箱共享,通电到桩”的履责实践新模式。通过主动实地走访街道、社区和物业,在符合条件且居民充电桩报装业务较多的旧小区,由供电公司在配电室附近出资建设动力箱,每个动力箱提供多个电源接口,共享给需要通电的充电桩使用,实现由“桩等电”变为“电等桩”。 助力农业智慧生产 国网福建电力坚持以电为媒、以电促兴,大力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持续优化乡村电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深入推进城乡供电服务同质化,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第二站:硕果累累的智能果园 “今年的产量预计18.9万公斤,这要多亏你们前期确保及时供电!”近日,在福建上杭县临城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九洲村,上杭绿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负责人郭培斌高兴地向上门走访的“双满意”共产党员服务队展示丰收的火龙果。 在该村汀江河沿岸100亩智能温控大棚内,种植户们正在采摘火龙果,摘果、打包、装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由于采用“电能替代”智能温控技术设备,今年该种植基地内的火龙果开启了生长“加速”模式。郭培斌介绍,火龙果是“喜光不喜热”的习性,过去种植火龙果只能靠自然光照射,一旦大棚温度无法控制,严重影响挂果率和生长效率。国网上杭县供电公司组织产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对该村开展“三线搭挂”整治,改造老旧线路,并指导种植园安全用电,确保种植园火龙果取得丰收。 除了火龙果种植,当地还通过对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实施“电能替代”项目,量身制定电能替代方案,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有效助推农业生产增收增效。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国网福建电力聚焦服务新型能源产业,积极响应政府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关清洁能源战略部署,高质量推进新型电力 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推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贡献闽电力量。 第三站:红树林中的“彩虹”光伏 随着湄洲岛红树林风雨廊BIPV光伏成功并网,红树林生态公园的服务中心成为莆田市首座“近零碳”建筑。BIPV光伏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彩虹状丝带被称为“彩虹”光伏。 国网福建电力立足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应对气候变化,以莆田市湄洲岛为试点, 以“零碳+文旅”“零碳+交通”“零 碳+民生”“零碳+数字”“零碳+ 新型电力系统”等5类场景为抓手,打造全国低碳海岛样板工程,助力建设全国首个“零碳岛”“碳中和文化岛”。 经过多年持续的绿化,湄洲岛的绿化率已经超过60%,成为闻名遐迩的海上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位于海岛西南部,建设有观景桥、观景台、服务中心等建筑、堤面观景休闲步道等,公园内本地原生和种植的红树林面积约33.5公顷,占全岛绿化面积的2.37%,而碳汇能力却接近全岛的20%,固碳能力强大,比陆地森林的“绿碳”高2至10倍,被称为“蓝碳”。同时,这里林下海洋生态多样,鹭鸟、贝类等丰富,成为旅游休闲、亲近自然、生态低碳教育研学的好去处,已成为湄洲岛网红景点。 践行绿色低碳运营 国网福建电力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在施工过程中力争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日常运营中不断降损增效,强化公司整体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守护美丽和谐的闽山闽水。 第四站:迁徙候鸟栖息的“伊甸园” 今年,石湖港5号和6号新泊位正式投产,配套岸电设施正在同步推进当中,力争实现泉州石湖港区岸电全覆盖,标志着石湖港在推动绿色港口建设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为助力“清新福建·绿色赋能”行动,国网石狮市供电公司大力推进码头“油改电”及“岸电入海”项目,不仅实现节能增效,还降低空气与噪声污染,还原沿线湿地生态系统,为迁徙候鸟提供安全清洁的栖息环境。 石湖港码头实施“油改电”和“岸电”后,石湖港区吊装单箱能耗下降80%以上,在助力“双碳”的同时,石湖港区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形成了蓝天碧海相映生辉的景象。位于石湖港沿线的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日益向好、气候温宜以及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充足食物,已成为万千鸟类栖息繁衍的“伊甸园”,前有白鹤两度造访,改写了“白鹤不入闽”的观测历史;后有彩鹮美丽邂逅,福建再现彩鹮踪迹。两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相继来访,以及每年数万只西伯利亚候鸟群南北迁徙到来的盛况,让石狮湿地公园“C位出道”,成为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建设绿色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绿色清洁的能源能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低碳生活,共同守护“众生的地球”。 部分资料来源:国网福建电力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 (徐铭炜 郭弘俊 刘伟玲 朱玉森 赵燕宾 许伟哲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