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有效注册量连续三年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驰名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总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年度专利授权量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位”“安溪铁观音获评国家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泉州地理标志商标领跑者的地位进一步强化”……4月25日下午,泉州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泉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召开了泉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一组组闪亮的数据,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 迸发的势头:知识产权多项指标处于全国全省领先位置 民营经济是泉州经济的最重要特质和最鲜明特色。“十四五”以来尤其是2022年以来,泉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深化服务指导举措。泉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深化“向前鼓励创新创造、向后鼓励转化运用”的政策导向,2022年度先后下达1200多万奖励补助资金,支持地理标志商标发展、商标海外保护、专利转化运用、知识产权贯标等项目,推动构建与企业、产业、区域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体系;围绕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发展中“量大、面广、频度高”的需求,以“一站”(商标品牌指导站)“三书”(商标注册建议书等商标行政指导“三书”)“一指引”(专利发展布局指引)等为抓手,帮助企业解决各类个性化、即时化的难点疑点问题;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泉州受理窗口、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商标专利公共服务。在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目前全市知识产权多项指标处于全国全省领先位置,形成商标、专利、版权齐头并进的格局。 商标矩阵保持领先,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持续快速增长,2022年度新增注册商标8万多件,目前商标有效注册量达72万件,连续三年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驰名商标累计达15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总量达1300件,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安溪铁观音获评国家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我市地理标志商标“领跑者”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安踏”“九牧”“鸿星尔克”等一大批泉州商标在冬奥会、国潮等时代大潮中绽放异彩,凸显“泉州品牌版图”影响力。专利阵容不断壮大,2022年度专利授权量达40449件,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位;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821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10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5.88件、3.76件,均居全省第一梯队水平。版权示范有力提升,德化新秀园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园区”称号(全省唯一),南洋艺品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2022年,全市版权作品登记量80687件,年度版权作品登记量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位。 坚实的厚度:知识产权多维立体体系全面发展 知识产权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合力推进。为此,泉州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直各有关部门,强化协同协作,着力健全“点线面”结合的知识产权多维立体发展体系。 夯实“支撑点”,强企培育取得新突破。2022年,全市新增中国专利奖6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28家、福建省专利奖6件、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5家、福建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1家,在数量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实现了零的突破,全省首例专利开放许可交易落地泉州。织密“管理线”,发展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回应创新主体对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快速授权保护的需求,泉州不断织密管理条线:2022年争取获批成立泉州知识产权法庭,成为全省第三个成立知识产权法庭的城市;洛江、泉港、晋江、石狮、南安和德化共6个基层人民法院获准管辖部分知识产权一审案件,全市“1+6”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优化管辖布局,方便当事人举证、降低维权成本;设立中国(晋江)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成为省内首个和唯一拥有“国家级保护中心+维权中心”的城市。拓宽“创建面”,形成市县齐头争先的良好态势。紧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部署,加强首批示范试点创建,泉州市列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晋江市列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德化县和南安市列为试点县,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方阵中形成“1试点城市(泉州)+1示范县(晋江)+2试点县(南安和德化)”多点迸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融合的答卷:知识产权带动产业和区域发展整体跃升 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又是引领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推进知识产权高速度、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中,泉州不断研究分析区域特点和产业实际,强化探索求证,逐步摸索出以“知识产权+”推动产业创新的发展道路,即打造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以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经济的形成和深化,为产业和区域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在创新经济方面,据统计,至2022年底全市已立项支持的24个高价值专利组合项目,三年来共实现销售额290.76亿元,新增税收13.22亿元;金石能源、艺达电机等已成为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走进泉州,无论是传统优势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企业,企业因专利等知识产权助推焕发出的活力都让人眼前一亮。在位于泉州南安的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两台旋压机器人不停忙碌着。它们生产出来的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硬度汽车轮毂,“这种轮毂轻量化而且硬度非常高,适用于赛车、卡车等几十种车型。目前,我们是国内汽车细分赛道轮毂行业的‘小巨人’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国内第一家拥有全产业链的光芯片生产企业,中科光芯公司在泉州石狮高新区拥有大规模的无尘生产车间,步入车间,各道工序紧张作业,如笔尖大小的光芯片源源不断被加工成光器件。这家光芯片生产企业,近年来产能增长了近10倍,光芯片市场供应占全国约五成。在位于泉州晋江的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因成功突破高端产品五类钻石级全棱镜反光膜的技术难关而不断开拓市场。“交通工程中的标志标牌需要大量使用反光材料,国内中高端反光材料的市场份额长期掌握在外企手中。”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不断加大反光材料研发投入,建立院士工作站,累计揽获79项技术专利,研发能力大大跃升。在品牌经济方面,泉州通过引导品牌企业和中小企业以商标为纽带强化“大手拉小手”式合作,与产业集群相呼应的块状品牌经济带不断壮大。以纺织鞋服业为例,2022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工信、科技等部门,紧抓上下游企业配套协同发展,搭建产能对接平台,累计促成超百家(次)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达成商标许可使用、贴牌加工等协议,新增配套产能超100亿元以上。在特色经济方面,创建“安溪铁观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带动安溪茶产业创造了茶园总面积、茶叶年产量、茶业总产值、茶业受益人口、茶业从业人员和茶叶产业化程度等多项国内产茶县领先记录。据统计,安溪县现拥有茶园面积60万亩,涉茶人口超过80万人,涉茶总产值250亿元。安溪铁观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攀升了新高度。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泉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以深化创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引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能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泉州篇章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