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厦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触控显示屏研发和生产基地。触控显示屏,又称“触摸屏”,是显示屏与触控技术的融合,属于触控显示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产品技术含量高,工艺过程复杂,上下游产业链长、价值量高,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便携电脑、车载触控、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特别是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车载显示大屏化、多屏化、智能化和可交互化,车载触控显示迎来了市场良机。2023年,作为厦门市触控显示产业龙头,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宸鸿科技”)车载触控显示屏产值增长了一倍。然而,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计量能力水平相对偏弱,普遍面临产品集中在通用型中低端、关键核心零部件被国外垄断、科研创新能力滞后、计量认识仍停留在传统器具管理层面等突出问题,因此,需要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参与计量伙伴计划,逐渐形成长期稳定、相互支持的计量伙伴关系,支撑大中小企业打造“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融合共同体,推动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链计量保证能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案例简介 国内触控显示产业链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关键参数测量溯源方法缺失、缺少测量标准、没有专用计量测试仪器等问题。为了解决产业链上的计量难题,2023年9月,厦门在福建省率先启动光电显示(触控显示)产业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引导宸鸿科技发出倡议并带动5家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纳入计量伙伴。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厦门)(以下简称“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光电显示领域丰富的计量测试资源及经验,通过提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集成服务、共建联合实验室、派驻计量技术特派员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开展计量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解决计量测试痛点难点,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计量服务和支持,成效显著。 案例具体做法 (一)案例详情 1.开展NQI集成服务,加大技术帮扶力度 紧贴光电显示产业需求,集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NQI要素,厦门局组织下属各技术机构组成工作专班,提供专员服务,梳理宸鸿科技供应链上企业109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组织“企业接待日”等多种形式收集企业需求,为宸鸿科技以及计量伙伴制定“一链一策”“一企一策”集成服务方案,完善光电显示领域质量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解决计量等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需求30项。 2.联合技术机构,建设科研创新融合体 一是宸鸿科技与厦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共建触控与显示联合实验室,双方共同开展显示产业计量技术研究,针对车载、机载显示屏极端应用环境,开展显示器高低温在线亮度色度等测试技术研究,有效帮助链上企业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可靠性。联合举办3场“平板显示合作伙伴品质交流”等技术研讨,共同促进中小企业计量测试交流和能力提升。二是联合制定技术规范。针对供应链关键零部件标准缺失问题,联合制定《液晶显示器件 第10-3部分:环境、耐久性和机械试验方法——玻璃强度和可靠性》国家标准;共同发布福建省校准规范《LED测量用光谱辐射计校准规范》。三是共同建设产业计量测试联盟,制定联盟团体标准规范,共同研究编写《柔性触摸感应屏抗冲击性能评价方法》等显示产业专用测评标准,开展产业关键参数、仪器设备测评及比对,合力打造显示产业计量测试评价体系。 3.派驻计量技术特派员,加强计量技术联合攻关 宸鸿科技技术人员与计量技术特派员共同挖掘产业链计量测试需求,制定标准、研究新的测试方法、研制专用测试设备,提升联合技术攻关效能。譬如,针对车载显示专用仪器计量技术规范缺失问题,宸鸿科技与技术特派员联合制定《车载显示设备用金属卤素灯老化试验箱校准规范》;为解决车载显示残影和黑云纹测量难题,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方案研究,分别研制残影和黑云纹两套专门测量装置,提升测量效率,残影测量从每天1片提升到每天10片,黑云纹测量周期从14天减少到3天,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帮助链上企业解决工艺制程阶段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该相关产品实现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 4.提供碳计量技术支持,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主动靠前对接企业碳计量技术需求,组织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福建)专家深入宸鸿科技开展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评价试点工作,出具《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报告》,统计出碳计量率、碳计量溯源率等关键指标,综合评价企业碳计量能力,为企业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碳排放核查和碳足迹计算提供精准计量数据支撑。组织厦门市计量院与厦门大学、宸鸿科技等联合申报制定福建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光电显示产品碳足迹计量评价技术规范》,近期已通过立项评审。 5.开展企业计量人才培养,提升计量素质能力 组织厦门市计量测试学会、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联合举办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计量公益培训班,全市6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培训。聚焦工业CT先进测量技术在光电显示产业的应用,举办光电显示行业计量测试和质量控制技术交流研讨会暨案例分享会,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开展工业CT测量机实操演示和培训,19家企事业单位30余名代表参会。宸鸿科技为链上中小企业举办7场计量业务知识培训会,共150人参加。 具体成效 光电显示(触控显示)产业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实施以来,宸鸿科技联合计量技术机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计量服务和支持,帮助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助力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厦门市计量院与龙头企业共享高低温光学测试系统、工业CT测量机、显示闪耀测试仪等高价值、大型、专用仪器设备35台套,为宸鸿科技及中小企业计量伙伴累计开放设备共享时长超过3.4万小时,检定校准仪器1500多台次,测量测试关键参数130余批次,累计节约测试费用660多万元。二是为计量伙伴开发冲击试验机专用检测设备及校准方法,解决在地溯源问题,校准时间从一周以上缩短到一天,校准费用节约60%;引入非接触式三维系统拟合先进技术,解决曲面透明镜片尺寸测量难题,每年节省成本20万元;利用离子束等先进分析手段,筛选出一批性能更加优异的原材料,提高产品良率10%。三是研究测试方法,提升测试效率,为企业实现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四是编制各类标准规范4项,研制专门计量测试设备5套。 案例创新点 (一)案例的创新点 一是聚集服务要素,加快质量供给能力。充分用好全市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管理等“质量工具箱”,打出组合拳,构建质量生态圈,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一企一策”“一链一策”集成服务方案,提供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质量全要素、服务全天候的“一站式”集成服务。二是强化精准施“测”,助力补链固链强链。坚持问题导向,梳理产业链计量薄弱环节和企业测试难点,结合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启动计量技术特派员“智源共享”等个性化计量帮扶模式,开展关键参数测量、研制专用计量测试设备、研究测量测试技术,破解研发、生产、检验等产品全寿命周期中的计量测试问题,实现“测得出、测得快、测得准”。三是有效集成资源,打造设备共享平台。共建联合实验室,对链上企业开放共享双方设备资源,降低供应链企业测量成本,联合举办产业计量测试交流、培训,宣贯产业计量理念,推广先进测量技术,推动产业计量创新,共促产业质量提升。 (二)推广价值 1.工作模式的推广。共建联合实验室模式推广至生产制造商、仪器厂家、高校等11家单位,如厦门天马、蔡司、厦门理工等;深化计量技术特派员驻企服务机制,累计选派18名特派员进驻宸鸿科技等11家企业,与企业同频共振,共享智力,共享设备,共享研究成果。 2.科研成果的推广。计量技术联合攻关形成的校准方法、产业专用测量装置等,已逐步推广应用到链上企业或其他产业链。如镜片冲击测试仪钢球速度的校准技术已应用到虹泰光学、澳捷光学等供应链企业;研制的UV254老化试验装置已推广到新纶电子材料、三菱化学、江苏晶华新材料等产业链上游材料生产厂商的产品试验验证,满足光学胶实现国产替代的试验需求。 (三)体会感受 1.转变工作思路。计量技术机构应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由单一服务变为综合服务,由传统计量向现代测量转变。改变传统的实验室工作模式,走出实验室主动融入产业发展,将企业对测量技术、测量方法、测量过程、测量结果等现代计量的需求实质化,努力解决“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产业测试需求。 2.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产学研协调创新合作平台,联合龙头企业、技术机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学协会等多方资源,共建计量协同创新平台,搭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各类计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