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突发汛情状况威胁通信生命线,谁能守护信息畅通?近期,南方出现大范围降水,多地因暴雨登上热搜。猛烈降雨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多发。作为通信央企,中国电信日夜奋战在防汛通信保障一线,同时,积极投身智慧应急建设,以数字化筑牢事前预警、事中救援全过程。 黑科技保障通信生命线 在多次重大应急通信保障中,中国电信在第一时间迅即反应,以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完成保障任务,科技创新成为重要驱动力。在防汛救灾中,中国电信坚持研发新装备与优化传统装备并重,持续优化应急物资装备的场景化使用,有效发挥了托底保障作用。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泗水乡三舍村冷界头三组近日发生一起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部分地区通信中断。中国电信桂林分公司专业抢险队伍携带应急通信卫星车、便携式卫星基站、卫星电话等设备,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区域,开展通信网络抢修工作。在本次抢险救灾行动中,桂林电信创新性地运用了中电信应急通信公司自主研发的“5G应急智能头盔”,凭借5G实时视频回传技术与天通卫星通信功能,搭建起一套“指挥调度—资源调配—现场抢修”的可视化应急指挥体系,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精准、高效的调度支持,极大地提升了救援效率。 湖南沅陵县遭遇特大暴雨,七甲坪镇、五强溪镇等12个乡镇陷入洪涝险境。大合坪乡七甲溪村通信设施全面损毁,4/5G网络瘫痪,与外界失联,抗灾救援面临严峻挑战。灾情发生后,中国电信省、市、县三级无线运营团队星夜驰援,运用“智能诊断+现场勘查”双模式,15分钟内精准锁定故障点。技术团队创新采用“卫星基站+应急BBU”双链路保障方案,5分钟极速组装卫星基站,通过智能搜星技术实现光路割接与应急BBU无缝衔接,仅用2小时便成功恢复3个800M小区覆盖,刷新山区应急通信抢修纪录。 智能预警布防,筑牢安全防护网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出现大范围强降雨,灾害导致全网基站、光缆、杆路、局所等网络设施大量受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中国电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万一失防”的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按照“预防为主、统一部署、科学调度”的总体方针,强化组织保障与责任落实,加强隐患治理与预案完善,建立预测预警与响应机制。 安徽六盘水岩脚镇地处山区,境内河流、沟渠、坑塘星罗棋布。每到夏季汛期,水位涨落频繁、水流湍急,溺水事故便如潜伏的危机,伺机而动。为了守护百姓生命安全,中国电信与岩脚镇政府紧密合作,在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河道、水库、深坑等重点区域,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和智能传感器。这些设备依托先进的AI算法,对水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划定电子围栏,为危险水域划定了一道无形的安全红线。一旦有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系统便会自动识别,并立即触发语音告警功能,实时播报防溺水警示语,提醒群众远离危险。自该系统试点运行以来,无数惊险瞬间被成功化解,多起未成年人私自下水行为被成功劝解,有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溺水事故。 入汛以来,四川成都崇州市智能防汛监控平台新装了一种名为“魔镜”的高科技设备。一旦发现任何移动物体进入其边界管理范围,该平台便会自动触发语音播报系统,发出警告:“水深危险,请勿靠近!”这样的措施有效地保障了人们的安全。“魔镜”平台集成了AI分析技术,具备人脸识别、安全监测等多项功能,能实现快速响应和监控。据介绍,“魔镜”平台是由中国电信独立研发并推出的创新视联网平台。该平台不仅具备传统的视频拍摄和存储功能,更在摄像头上集成了AI分析技术,实现了人脸识别、吸烟监测、安全帽反光服监测、烟雾明火检测、车牌识别以及实时在岗监测等多项功能。在防汛抗旱的应用场景中,“魔镜”平台能够高效监测危险区域,确保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作出云端响应。目前崇州全市已在防汛抗旱的关键位置部署了近300路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这些设备能实时监控河道水位,及时提醒并劝离在河道中逗留的人员,确保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 指挥一张图,赋能救援高效协同 以科技之“智”筑安全之基。中国电信充分发挥卫星通信和遥感监测的融合技术优势,为灾区监测、预警、救援提供及时、准确的“天眼”视角,为全国受灾各地构筑全天候全天时天地一体网络保障体系。 “重大故障和较大隐患可以实时提醒,全省抗灾通信保障情况一目了然!”在湖北,中国电信已经实现对洪涝灾害的精准预测和快速响应,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已经实现网络与外部环境的综合自动研判、调度指令的自动派发、纵向到底的可视化调度、装备和队伍的日常管理,实现灾时、急时迅速打通纵向到现场、横向跨部门跨专业的一体化指挥体系。 近年来,面向我国防汛重大安全需求,中国电信助力相关政府部门做好态势掌握、响应协同、有序指挥工作,针对流域性洪水、山洪、内涝等各类洪涝险情,提供“物联监测体系+预警指挥平台建设”的全流程防汛应急管理解决方案,覆盖“汛前—汛中—汛后”,实现事件处置闭环管理,具有大模型赋能、灾害推演、预案数字化、有叫必应、指令流转跟踪、转移避险上报等亮点,高效化解预警响应不到位、风险研判不足、应急响应滞后、协同指挥混乱等问题。 从断网失联到信号满格,中国电信发挥“天地一体、云网融合”优势,利用“硬核科技”助力抢险救灾。未来,中国电信将持续加强创新,不断完善全方位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筑牢通信生命线,为抢险救援保驾护航。(叶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