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聚焦“急难愁盼” 工商银行福州分行交出暖心民生答卷

来源:福建新消费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6 17:52:45    分享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工行福州分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与金融服务,精准聚焦不同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在重点群体就业、社会保障、金融服务可及性与便捷度等方面发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色产品 化解“忧居”难题

“公司附近单间月租1800元,押二付一加上中介费,第一次就要交7000多元。”来榕务工的黄先生初到福州,面对计算器上的数字愁眉不展。这笔不小的房屋租金,成了他融入这座城市的第一道门槛。

当黄先生在工行福州南门支行办理工资卡时,客户经理了解到他的难处,随即推荐了工行的“租金贷”。“这是工行专门为租房群体设计的一种低息租房贷款,最高可贷3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至3.1%,还款期限最长5年,且能灵活选择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多种还款方式。”在客户经理的全程协助下,黄先生从申请到贷款审批仅用了3个工作日。现在黄先生已经搬进了新的公寓,开启在福州的新生活。

这一纸“租金贷”,正是“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改革的生动金融实践。

工行福州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25年5月15日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系统内新政后个人住房租赁贷款“租金贷”。该产品锚定新市民及青年群体的安居痛点,凭借其低息、长期、灵活的特性,有效纾解短期资金压力,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良性发展。这也是该行服务新市民“住有所居、住有优居”的缩影。

今年该行还完成了福建省系统内首笔退役军人创业贷款、全国系统内首笔新增“双优”房抵组合贷融资业务、助商组合贷款等。通过持续深化政银合作,扩大租赁贷款覆盖面,助力越来越多新市民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跃迁。

image

▲ 工行福州分行为新市民客户办理“租金贷”产品。

多元资金 助力青年逐梦

“租房押金、通勤装备、添置生活大件……刚毕业,真是处处要花钱!”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谢先生,初入职场便感受到现实的重担。一次银企共建活动中,工行福州分行介绍的“优学贷”让他眼前一亮。

在了解到“优学贷”是专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群体及本硕博毕业生群体而设计,覆盖学业深造与职业起步关键期,可在学费、科研、生活等多种消费场景下提供优惠的资金支持,谢先生当即提交了申请。对于谢先生而言,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让他心无旁骛地走出校园、投入工作,保障了基本生活质量,为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乃国之大计,青年人才是发展的未来。工行福州分行深知金融支持在人才成长路上的关键作用。

2025年5月16日,在工总行与工行福建省分行指导下,该行依托属地教育资源优势,成功发放全国非试点地区及全省系统内首笔个人优学贷款。这是其深化教育金融场景布局的关键一步,也是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以金融之力托举青年梦想的切实举措。

image

▲ 工行福州分行介绍“优学贷”产品。

暖心服务 惠及外籍人士

“真没想到在福州办社保卡这么方便!真有温度!”近日,德国籍的高女士在工行福州分行营业网点,欣喜地拿到了工行福建省系统内首张“外国人工作许可与社会保障集成卡”。令她倍感便捷的是,今后就医无需携带多张证件,仅凭此卡即可完成从挂号到缴费的全流程操作,内置的金融功能更让日常消费无缝衔接。

这张小小的卡片,集工作许可、社保服务、金融消费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是该行在优化外籍人才服务领域的一大举措。

自2024年12月国家启动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工作以来,该行迅速组建专班,联合人社部门优化流程、畅通数据链,实现了信息共享与服务集成,让“数据跑路”替代“人员跑腿”,构建了国际化、人性化的金融服务生态圈。

如今,外籍人员通过工行“绿色通道”,仅需提交一次材料,便可完成从工作许可加载到社保卡申领的全流程,享受到医保结算、公共交通出行、景区门票优惠、金融支付等多项便捷服务,提升了外籍人员在福州生活的便利性,感受“家在福州”的归属感。

image

▲ 工行福州分行为外籍客户办理外国人社保卡。

金融为民,初心如磐。工行福州分行致力于织就一张深耕细作、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托起重点群体安居乐业梦。未来,工行福州分行将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把更多资源精准配置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领域,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林思颖)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