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闽清雄江镇“漂浮公园”上央视了! 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大美中国》栏目组深入现场直播,以镜头记录闽清雄江库区从水质提升改造到“漂浮公园”诞生并成为网红打卡地的蜕变过程。 在公园建设初期,福州晚报就持续追踪报道其创新实践见证了这座“漂浮在闽江上的小镇”,如何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当代生活美学。 01 将库区移民文化 融入公园设计 20世纪80年代末,为配合水口水电站建设,村民们经历大规模迁徙,独特的库区移民文化应运而生。 正是源自这段历史,设计师将传统渔民的漂浮生活转化为现代休闲体验,用模块化浮岛构建出漂浮咖啡馆、船屋、运动场等四大主题业态,让游客在“水上漫步”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4年中秋假期,漂浮公园三天迎客超2万人次,餐饮、民宿全线爆满,创下闽江沿岸文旅项目的开门红纪录。 02 “鱼群风暴”奇观 “漂浮公园”的诞生是闽江流域生态治理的缩影。 漂浮公园位于闽江流域清澈河段,水下生物种类丰富,公园巧妙借势自然水体资源,融合周边生态环境,吸引白刀鱼等珍稀物种形成“鱼群风暴”奇观。 此前,央视《大美中国》栏目组特别拍摄了公园水下生态系统,专业潜水教练带领游客潜入5米深水区,与白刀鱼群共舞的震撼场景。 数据显示,公园开放以来,闽江雄江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成为全省首个天然潜水开放水域。 03 公园运营坚持“生态优先” 本月初,漂浮公园二期项目重磅亮相,全省最长的1000多米水上漂浮栈道串联起水上闯关、尾波冲浪等18项娱乐设施,日均接待游客突破30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漂浮公园在运营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例如,所有浮岛采用可降解材料,夜间照明系统避免干扰鱼类洄游;定期举办“净滩行动”,邀请游客参与闽江生态保护。 这种可持续发展理念让“漂浮公园”不仅成为网红打卡地,更成为闽江流域生态教育的流动课堂。 (福州晚报 记者 林春长/文 石美祥/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