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构产业格局的当下,中国电信天翼云推出的息壤智算一体机以“五项满分”的卓越表现,在IDC《中国AI训推一体机技术能力评估 2025》中脱颖而出,成为政企客户构建AI基础架构的首选方案。这款承载着云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使命的产品,通过“训推用一体”的创新模式,为政务、医疗、金融、科研等领域注入AI转型的新动能。 五维满分认证 重构AI基础设施的技术标杆 IDC《中国AI训推一体机技术能力评估》报告显示,息壤智算一体机在五大核心维度的满分表现,源于其深度整合硬件创新与软件优化的系统级设计。在算力架构层面,产品采用模块化硬件设计,支持GPU、NPU、FPGA等多类型AI芯片的动态适配,通过裸金属部署容器环境实现算力资源的精细化调度,单节点算力密度较传统方案提升3倍;模型微调环节,内置的自研工具链支持从百亿到万亿参数级大模型的快速适配,通过分布式训练框架将模型微调效率提升40%;推理能力方面,依托与DeepSeek-R1/V3大模型的深度协同优化,实现千亿参数模型在单卡上的高效推理,时延低至毫秒级;存储网络架构采用分布式存储与RDMA高速网络技术,构建起PB级数据处理能力,满足AI训练对I/O性能的严苛要求;交付运维体系则通过预置的自动化部署脚本和智能监控平台,将设备上架到业务上线的时间从周级压缩至天级,运维成本降低60%。 这种全维度领先的技术实力,使息壤智算一体机成功打破国外厂商在高端AI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某省级政务云平台在对比测试中发现,相较于进口方案,息壤智算一体机在同等算力规模下,模型训练成本降低45%,推理服务响应速度提升2.3倍,且完全兼容国产操作系统与数据库,为政务AI应用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全栈国产化突破 筑牢数据安全与产业自主的基石 作为深度融合DeepSeek-R1/V3大模型的产品,息壤智算一体机(DeepSeek版)实现了从芯片、推理引擎到模型服务的全栈国产化突破,这一创新具有三重战略意义:其一,硬件层面采用国产AI加速卡,通过自研推理引擎完成与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适配,确保端到端性能优化;其二,软件层面内置的“训推用”全链路工具平台,覆盖模型训练、微调、部署全流程,支持蒸馏版模型在有限算力环境下的高效运行;其三,生态层面通过与国产云计算平台的深度整合,构建起覆盖硬件、算法、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在金融领域,某头部证券机构通过部署息壤智算一体机(DeepSeek版),构建起基于国产化技术的智能风控系统。该系统在保障数据主权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反欺诈模型训练周期从7天缩短至18小时,推理准确率提升至99.7%,且完全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全栈国产化方案避免了“卡脖子”风险,为金融行业应对国际技术博弈提供了主动权。 场景化深度赋能 开启千行百业智能化新篇章 息壤智算一体机以“全场景智算解决方案”为核心,正在重塑传统行业的作业模式与价值创造方式。在科研领域,某国家级实验室利用产品预置的生物信息大模型,将基因序列分析时间从数周缩短至72小时,加速了新药研发进程;医疗行业,三甲医院通过部署影像识别模型,实现CT影像病灶检测准确率98.5%,辅助诊断效率提升5倍;制造领域,某汽车企业基于产品构建的视觉检测系统,将零部件缺陷检出率从85%提升至99.2%,年节约质检成本超千万元。 这种场景化赋能能力源于三大创新设计:其一,预置覆盖20+行业的100+垂直大模型,企业可根据需求快速调取,如教育行业的智能题库生成、交通领域的路况预测模型;其二,独创的“数据飞轮”机制实现业务数据与模型优化的持续闭环,某零售企业通过该机制将客户画像精度从70%提升至92%,营销转化率提高35%;其三,资源池化技术支持算力按需弹性扩展,满足从中小企业到大型集团的不同规模需求。某能源企业通过动态调配算力资源,在用电高峰期将智能巡检频率从每日1次提升至每小时1次,设备故障预警时效性提升8倍。 生态共建与未来展望 引领AI基础设施的进化方向 天翼云息壤智算一体机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其构建的开放生态体系。通过“息壤开发者计划”,产品已吸引超过500家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入驻,共同开发行业解决方案;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成立的“AI联合实验室”,每年输出超200项专利技术,持续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创新应用。 展望未来,随着AI大模型从“通用”向“垂直”深化,息壤智算一体机将持续进化:一方面,通过与更多国产芯片厂商的合作,构建更丰富的异构算力池;另一方面,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联合研发,打造更具针对性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正如中国电信天翼云负责人所言:“我们的目标不是提供一台机器,而是构建一个让AI技术普惠化的生态系统。” 在人工智能成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今天,天翼云息壤智算一体机正以技术突破夯实数字底座,以生态构建赋能产业创新,不仅为政企客户提供了降本增效的利器,更通过全链路自主研发的实践路径,为中国AI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树立了标杆。这款承载着“让AI触手可及”使命的产品,正在书写智能计算驱动效率革命的新篇章。(陈锦锋) |